丫鬟新蓮交待藏針一事的幕后主使者,是沈問心。
沈問心用不著費力自辯,沈東詞率先表示了不認同。
老太太也不想沈問心與這件事有牽扯,女孩子矜貴,容不得有一絲的污損。
丫鬟翠兒便被宣了上來,作為沈問心的隨行侍女,主子去了哪兒,又做了什么事,她是最為清楚的。
翠兒倒是實話實說,沒有絲毫的捏造。
辰時三刻用的早飯,巳時二刻出發,接近午時的時候,馬車到達洛水岸邊。一行人下了馬車,去到家仆們早已搭建好的涼棚里。
沈家家大業大,跟著出來的主子有十多個,都帶了仆從。
沈問心跟甄玉盈同在一處休息,外搭的棚子自然比不上自家的府邸。這地方狹小,只能供一人更衣洗漱。
祭祀完水神后,沈問心跟甄玉盈兩人都出了汗。在下人面前,甄玉盈要裝樣子,便讓沈問心先用。
也就是這時候,沈問心發現自己的一只耳環不見了。
耳環可能是遺失了,也可能是被人拿去做了文章。沈問心將剩下的一只耳環交給翠兒,讓她收在了首飾盒子里。
然后,翠兒被沈問心差走,去到了祭祀的地方。其實就是尋常的一處水岸,烈日灼射之下,她尋得汗流浹背,卻仍是一無所獲。
回去的時候聽到沈問心遇蛇的事兒,她加快步子趕回營地。這一來一回花費了有一刻鐘的時間。
只有這一刻鐘,沈問心是不在她的視野范圍之內的。若真的是沈問心所為,只是藏根針罷了,時間完全夠用。
說罷,收著耳環的首飾盒子被呈了上來。里頭的物件兒少得可憐,只需一眼,老太太就看到了里面放著的絞絲耳環。
耳環是老太太賞給沈問心的,是她少女時期用過的東西。
東西做不了偽,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翠兒此番說辭毫無紕漏,她在洛水岸邊尋找耳環時,路過的人里有府上的婆子,可以為她作證。
清者固然自清,旁觀的人卻只能從呈上來的各項證據上頭去分辯。如此,沈問心仍舊擺脫不了嫌疑。
沈問心眼看著就要受罰了,甄玉盈自然心中快意。
她如此迫不及待,實在可惡的很。
沈問心的眼中掠過一絲冷意,在起身行禮的時候,被她很好的掩在了無辜的背后。
她一開口,便顯得甄玉盈愚不可及。
尋常的耳環沒有左右之分,偏巧老太太賞下來的這一對有著講究。雖然都是絞的花樣子,但左耳是桃花,右耳是嘉慶子,也就是李花,取意桃李芬芳。
臨清侯雖然只有一個女兒,但旁支的親戚眾多。那些不受寵的公子小姐們為了討好少女時期的老太太,常常借著請教學問的機會恭維她。
主子尚且如此,更何況下人們。
老太太素來自矜自傲,莫說閨閣女子,便是那些師從名師的男子,在她眼里也不過爾爾。家中族弟皆自稱她的門生,她雖然不稀罕當個“女夫子”,但他人謙卑低下的恭維還是取悅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