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場基本上和太空農田差不多,利用大型的天空艙來組成骨架,然后不斷細分,安裝太陽電板,最終形成一塊巨大的太陽能發電場,既可以利用太陽能來發電,也可以通過反射太陽能來冶煉小行星等等。
幾十名宇航員在虛擬機的幫助下,彼此配合非常的默契,聚精會神的操控機械手臂,天空之城的外面,一支支機械手臂猶如靈活的手一般,彼此配合默契,一個個實現就已經規劃好的太空艙在太空之中不斷的拼接起來。
很快,一個巨大的框架就出現在太空之中,接著這個由一個個太空艙組成的框架,每個太空艙當中都有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被啟動,巨大的框架就輕輕的飄離天空之城,緩緩的駛入自己的軌道之中。
框架完成了,宇航員們又換上宇航員,進入空天飛機內,脫離天空之城追上去,然后開始不斷的擴大、細化。
和建設太空農田相比,建設太陽能發電場更簡單了很多,因為只需要細分一下,將區分分成一塊塊一米長的正方形,然后安裝上太陽能電板就可以了。
很快,一塊長寬都有100米的巨大太陽能發電場就組裝完畢,眾多的機械手臂幫助下,宇航員的工作也是輕松了很多。
“開始調整角度!”
太空艙組成的骨架內,羅逍遙操控計算機開始計算此時太陽能板于太陽光柱之間的角度,然后太空艙上面的發動機會慢慢的調整太陽能電板和太陽光照之間的角度,垂直照射才能最大限度的獲得能量。
太空艙上面的發動機緩緩的轉動,每一塊太陽能電板都開始緩緩的變動,很快太陽光就垂直照射到每一塊太陽能電板上面。
“開始轉換為電能。”
輕輕地啟動,計算機上面的數據就開始飆升起來,1萬塊太陽能板,每一塊的情況都能夠準確的掌握,一個小時后,太空之中太陽電板發電的詳細數據就出來了。
“總發電量達到12948度,算下來差不多每一塊電板一小時的發電量達到了差不多1.3度,這個發電效率有點驚人。”
羅逍遙看著計算機當中的數據,滿意的點點頭。
一般來說,在地球上面民用的太陽能發電板,如果光照條件還不錯的話,一塊一平方的太陽能發電板一天大概能夠發電0.5度左右,可是到了太陽之中,發電效率達到了地面的幾十倍。
而且在太空之中太陽能電板可以始終做到和太陽光垂直,同時全天24小時都可以發電,又不受到氣候、季節變化的影響,這個發電效率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