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柳燕制出了100盒的養顏膏,其中50盒是蔣大郎帶回的那張訂單的。
另外50盒,柳燕想讓三伯帶去永福縣試試水。
前幾日,三伯把剩余的兩萬斤土豆蘿卜運去了永福縣后,又接到了一些訂單。
只不過這一次的訂單不是酒樓下的,而是永福縣那邊的富戶下的。他們的蘿卜土豆算是在永福縣也徹底打開了市場。
所以老方案,趁著送菜給那些富戶一人塞一盒,養顏膏的市場自然也會水到渠成。
很快,又一次收獲的季節到了。全村120多戶基本都參與進來,除了自己食用的,柳燕他們總的收到了15萬斤的土豆蘿卜和地瓜。
其中的七萬斤賣到了永福縣,余下的六萬斤都被永令縣的一品鮮給包圓了,據說要送到府城去。
柳燕看著余下的三萬斤地瓜有些頭痛:“這縣城里的人不喜歡吃地瓜嗎?”
蕭澤安正在自己跟自己下圍棋,將一顆白棋放入棋局中后道:“地瓜是干糧,又不能做菜,自然不為酒樓所喜。”
柳燕恍然大悟
隔天,柳燕讓蔣大郎買了一些白糖回來,準備大顯身手做一道拔絲地瓜。
讓這群人看看,地瓜這么好吃,怎么可能只能當干糧。
不過第一次,火太大糊底了,第二次,糖汁太稀......
總而言之,按照吃貨的印象,柳燕總算做出了一道還算過得去的拔絲地瓜。
可是上桌后才突然想起,好像地瓜還要先裹粉過油。
最后的最后,在柳燕的不懈努力下,憑借著吃貨的超強記憶。
一道味道純正的拔絲地瓜總算做出來了。
柳燕擦了擦額頭的汗,拿著碗筷湊到桌前。可剛上桌不到10秒的拔絲地瓜已經光盤了,連旁邊的涼水都沒了。
蕭澤安拿絲巾擦了擦嘴角,開心道:“沒想到這不起眼的地瓜居然這么好吃。”
旁邊的蔣大郎遞了一塊到柳燕跟前道:“招娣,你還沒吃吧,這塊給你。”
柳燕看著已經被咬了一口的地瓜,嘴角抽了抽。
口是心非道:“真是太謝謝你了啊。”
劉啟呼呼的還在大快朵頤,幸虧他聰明,一下子就夾一大堆,可以慢慢吃。
顧伯看著招娣道:“丫頭,再去煮兩盤來。”
柳燕:“.......”
隔天,柳燕帶著蔣大郎到一品鮮。
那道拔絲地瓜的方子柳燕賣了50兩,三萬斤的地瓜賣了600兩。
更讓她開心的是,養顏膏永福縣那邊的訂單也來了,一下子就訂了200盒。
再加上蕭澤安又訂了200盒養顏膏和3000盒創傷藥。
柳燕總獲利7000多兩,瞬間覺得自己已經是大款,高興的不知東南西北了。
忙完了土豆蘿卜這一期的秋收,事情也基本告一段落了。
因為再過半個月,天氣就會迅速轉冷,開始地凍。
所以村民都開始挖河泥,燒吉桿養田地,柳燕的育種事業也宣告暫停一段時間。
于是,除了日常神仙菜的供應,柳燕忙的就是制做養顏膏和創傷藥。
而柳婦則收拾了東西回娘家探親,衣服棉被吃的用的裝了滿滿一大車。
臨行前,柳燕塞了一百兩給她,讓她轉交給家人,讓他們也過個好年。
這天,蕭景峰和蔣建又來了,同行的還有一個40來歲的中年男人,看起來很有學問的樣子。
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來幫蕭澤安設計別院的,相當于現在的建筑師。
柳燕、蕭澤安幾人都上了山。一路上,不停的有人跟柳燕打招呼,讓她有種被萬人迷光環籠罩的感覺。
想想三個月前,她還貓嫌狗厭,三個月后,她就成了村里的香餑餑了。
人生大起大落實在太快。
柳燕把幾個人引到木屋還有小池轉了一圈,跟他們說,除了這兩塊地不能用。其他你們可以隨意選一畝進行修建。
接下來的幾天,蕭澤安幾人就經常湊在一起嘀嘀咕咕,估計就是在商討建別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