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這種奇怪的感覺并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柳婦來了,還帶來了巧丫頭和柳寶。
三人帶了很多好吃的,擺了滿滿一桌子。
柳燕幾人圍桌而坐,巧丫頭還給大家念了一段三字經。
最近姜姥爺的學堂又擴張了,截止目前,都有三十幾個小孩子過來讀書了。不過年紀落差有點大,最大的有十二歲,最小的才三歲。
沒辦法,只能分成兩班,8歲以上的一班,8歲以下的一班。
除了姥爺教習文化課,柳燕還讓馬車隊的幾個成員,輪流去教他們算數,如今也算步入正軌了。
聽完三字經,等巧丫頭入席后,大家就開動了。
吃了口菜后,柳燕驚喜道:“娘,你最近的廚藝大有長進哦。”
畢竟只是用育過的種子種出來的菜,又沒澆過靈泉水,吃起來居然跟神仙菜味道一樣。
“不是我廚藝有長進,而是這菜都變好吃了。”
“啊?怎么會?”
“我也是這兩天才發現的,感覺很奇特。我還特意向你三嬸子要了一些來炒,發現也變美味了很多,簡直跟你以前親手種的一模一樣。”
蔣為接口道:“是,我這兩天也發現了,還以為那菜是柳姑娘你送來的呢?”
柳燕暗道:“難道是因為下過的那場靈水雨讓土質發生了變化?”
自從別院建成后,蕭澤安便有了自己的廚子,柳燕幾人經常和蕭澤安一起吃。所以她只知道自己種的味道比以前更好,但卻不知道外面的情況。
反正不管怎樣,這是一件好事,代表她以后都不用親自種菜去供給縣老太爺和一品鮮了,直接都用育過的種子種出來的菜就可以了。
柳燕在心里狂笑,真是太好了,又可以偷懶了。
------
時間像裝了輪子的車,跑的飛快。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河田村和柳上村的路都開好了。
柳燕特意和蔣大郎他們走了一趟,雖然很多山路高低起伏,但都開的平平整整,拓的寬寬大大的,看來都是下了苦功的。
既如此,柳燕便也兌現承諾,把育好的種子送了過去。一收到,兩村的人就風風火火的開工了,不到十天,所有種子便都下了地。
聽說水稻只要四個來月,而土豆這些根莖類的只要一個多月就可以收成,村民們都飽含希望,高興壞了。
柳燕也給三個村多育了一些別的品種,除了原先有的,還增加了葫蘆、南瓜,黃瓜,紅蘿卜這些比較耐存放的,方便運到遠一些的地方去賣。
據此,柳成林身上的擔子也重了些,除了永福縣和永令縣,他還得繼續向周圍的幾個縣城開拓,所以他拉上了柳燕的大伯一起。
而魚越龍門的楊掌柜也特意回來了一趟,找柳燕商談在永令縣開分店的事情。永福縣那邊生意很好,才半年不到的時間,他們已經掙的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