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張三豐選擇徒弟的眼光可非常強,七個徒弟之中沒有一個稱不起俠義二字。
“陸公子過譽了。”
若是旁人如此夸贊武當七俠,張三豐或許只會一笑而過,但以陸淵的實力能夠說出這番話,卻是讓張三豐有幾分欣喜。
眾人落座之后,作為東道主,張三豐率先開口道:“明教諸位朋友已經見識過老道的太極拳和太極劍,但對于其中的道理可能有些不理解,今天老道就跟各位好好說一說。”
聞言,不只是殷天正等明教眾人,哪怕早已從《太極劍經》中獲得了與張三豐相同造詣的陸淵也全都打起精神。
畢竟,陸淵所擁有的只是張三豐在《太極劍經》上的武學奧義,但其他的就不甚了解了。
“何謂太極?”
“《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大衍之數五十,其一不用,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聽著張三豐侃侃而談,在座眾人無不凝神細聽。
誰都知道,張三豐的話中,都是他百年武道鉆研而出的精妙奧義,哪怕領會一點,也是極好的。
但是,隨著張三豐談的越深入,眾人的反應便開始逐漸不同起來。
理解最深的,自然是陸淵。
身負《太極劍經》以及《純陽無極功》,陸淵對于張三豐的武道可以說是最了解之人,因此對于張三豐所說的這些奧義幾乎全都明了。
即便有一些不甚了了,但在《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等武學至高奧理互相印照之下,也很快就理解吸收。
因此,對于張三豐這番講武,陸淵的收獲是最大的。
陸淵之下,便是張無忌了。
他的武學天賦可以說是開掛級別的,再加上之前便從張三豐這里學習過太極拳,以及總領天下武學的《九陽真經》和《乾坤大挪移》,對于張三豐的講武,他也理解了十之七八。
張無忌之下,便是殷天正、謝遜以及宋遠橋。
他們三人,一個本就是實力高深的武學宗師,一個在冰火島苦修十年,另一個則是張三豐的開山大弟子,武學修養自然遠比常人要高,因此對于張三豐的講武也是大有收獲。
再他們兩下,其余人便大部分時間都是兩眼茫然了,對于張三豐所講解的內容,只理解了一小部分,倒有大部分時間全都是在思考前面不懂的地方。
等他們好不容易把前面張三豐所講的內容理解透徹了,卻發現張三豐新講的內容又聽不懂了。
其余人倒還好說,周顛性子本就急躁,越是聽不懂便越是著急,而越著急便越聽不懂,到最后,他直接自暴自棄,索性在蒲團上一坐,開始數起了地上的螞蟻。
對于在座眾人的百態張三豐自然全都看在眼里,周顛的燥,謝遜的靜,張無忌的純,陸淵的博……全都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不過他活了上百年,什么沒見過?
早就知道這世界上并不是生來平等的,可能有人修煉一輩子,也抵不過他人修煉一年,差距從來都客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