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里,漢帝收到各派代表送來的書信,他們請漢帝出面為他們的學派撐腰,其中尤其是以儒學最為迫切。
儒學代表的書信中明確表示,儒學從漢武帝開始就一直是漢朝正統學說,是天下學子的必學的經典,若是漢帝能繼續支持儒學,所有儒生將站在漢帝這邊,與漢帝共存亡。
漢帝看到這些書信,樂開花了。
自從世家大面積被曹操鏟除后,他就感到勢單力孤,一直想尋找新的力量來對抗曹操。
如今這股新勢力出現了,而且他們人數和范圍遠比世家還要大。
漢帝沉思了下,當即給各派寫了回信,表示只要能給曹操找麻煩,就支持那一派為大漢的正統學派。
有了大漢天子做擔保,各派學者頓時熱情高漲,爭論更是激烈,甚至后來都發生肢體碰撞,一片凌亂。
許都丞相府里,曹操從密探哪里得知司馬懿去甄家,以及甄家反他的情況,陰沉著臉,
“小丕兒,本相小看你了。”
正說著,諸葛亮匆忙進來,
“丞相,科舉哪里出了大事了。”
曹操抬頭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冷靜下來,匯報道:
“丞相改變了以往的察舉征辟制,改用科舉考試,可是到底是考儒學經典,還是考其他百家,現在各方學派都為這件事展開爭論。
甚至有些學派由于爭論期間有了肢體碰撞,衍生出沖突,甚至刀兵相見。”
曹操一心想著改革人才選拔,卻將這件事給忽略了。
他沉吟了下,
“軍師,你傳達本相的命令,告訴那些學派的代表們,三日后,在國子監舉行一場學說爭鳴,那時本相再決定采取那種學說或者多種學說。”
“偌!”
諸葛亮退下。
各學派收到曹操的命令,但是他們嗤之以鼻,漢帝才是大漢的最高領導者,曹操不過就是一個宦官之后,沒資格插手學子之事。
諸葛亮只得回去匯報給曹操。
曹操再次下達命令,讓曹仁率領三千人馬強行維持秩序,各派學說代表這才消停下來,同意在國子監召開一場學說爭鳴。
轉眼三日過去了,各派學說代表,帶領自己的弟子前往國子監。
國子監內,以曹仁三千兵馬維持秩序,國子監外,趙云統率五千精兵,防止無關人員進入。
曹操率領諸葛亮等一班謀士主持這一次大會。
他走進會場,各學派代表們都坐著,沒有人起來迎接曹操。
曹操臉色淡定,不與他們一般見識。
他登上中間大位坐下,高聲道:
“本相取消察舉征辟制改為科舉,實乃是為了擴大朝廷招攬賢才的規模,擴大寒門子弟報銷國家的渠道。
如今最難的一件事,就是采取何種學說,或幾種學說作為科舉考試的重點。
為了表示本相對各派學說的尊敬,本相舉行這一場爭鳴,各派代表可以將本派的學說的優劣說出,由本相來判斷。
但有一點,不許你們爭吵罵街,甚至動手傷人。
若是有人不遵從,國子監內駐守三千兵馬,當即拖出去斬了!”
曹操最后一段話將在場的各學派代表全部給震懾住了,他們心中忐忑不安,剛才的傲氣頓時消散不見。
“現在各派代表可以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