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世民阻止了他,伸出三根手指肅容道:“你我既是父子,也是君臣,有言在先,朕要與你約法三章。”
“第一,自營州以東,朕全封給你。但營州以西,若無皇命,你不可染指半步!”
李承乾聞言,面無表情地暗自盤算。
營州基本就是后世山海關以東的半省之地,嚴格意義上來說只能算是遼西。
而真正的遼東廣袤區域,現在全都被高句麗占著。
此外,還有靺羯、契丹等游牧民族盤踞,形勢錯綜復雜。
李世民雖然給他畫了個大餅,但顯然除了營州之外,其它封地都要他自己去打下來。
與此同時,李世民并不在意李承乾的反應,繼續說著。
“第二,營州都督府的一萬邊軍和地方官員,朕全留給你。但東宮六率,你只能帶走一千人,除此之外朕不會再給你一兵一卒。”
李承乾聽完,頓時眉頭大皺。
一萬一千士卒太少了!
關鍵是遼東地廣人稀,就是想招兵都招不到。
李世民如此安排,顯然是故意在給李承乾設置障礙。
他是大唐皇帝,最看重的始終是大唐的基業傳承。
一旦李承乾不是太子,去遼東就藩,便是天高皇帝遠。
李世民怎么會不提防他做大做強,成為高句麗第二,威脅大唐邊關?
他自己在世時,當然自信李承乾翻不起浪來。
可他死后呢?
剩下的幾個皇子,無論是誰繼位,恐怕都沒有威信能壓制住當了十幾年太子的李承乾。
所以……
為將來的唐皇,為大唐安危穩定考慮,李世民必須限制李承乾的實力。
甚至,他不希望高句麗被滅在李承乾手中。
在他的計劃里,最好是李承乾頂不住高句麗的壓力,向長安求援。
然后大唐大軍遠征,一舉平定遼東。
那時,威名自然都屬于大唐天子。
至于李承乾,依然是遼東王,但顯然再也無力擺脫中央的約束。
李承乾被武照耳提面命過,很快就想到了這一層。
腦海中忽地靈光一閃,當即說道:“父皇,兒臣可以不要兵卒,但若有人愿意隨兒臣去遼東安家立業,開疆擴土,還請父皇應允他們隨行。”
“只要是自愿,上至朝堂命官,下至黎民乞丐,朕絕不阻止。”
李世民暗自搖頭,心道李承乾終究還是年輕,太想當然了。
遼東苦寒誰不知道?
撒泡尿都能結冰,如果不是被朝廷安排戍邊,鬼才愿意過去。
但李承乾所想,卻和他并不一樣。
鬼不愿過去,但餓慘了的人卻會愿意。
前世為什么會有闖關東?
還不是活不下去了。
今年河北大災,波及范圍極廣,災民數量極多……
對李承乾而言,只要有人,其它一切難題都可以通過墓星尸樹林來解決。
李世民繼續說道:“第三,你就藩后必須自給自足,朝廷不會在遼東收稅,也不會給你撥款。”
說得好聽是自給自足,說得不好聽是自生自滅。
李世民這是要從財、軍、人三方面,給李承乾畫地為牢。
讓他沒法做大,只能依附于朝廷。
如此,即便是李世民駕崩后,新皇也能穩穩拿捏。
可惜,他不知道李承乾能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