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突厥和吐谷渾已被平定,吐蕃馬上會和大唐聯姻……能打仗的地方越來越少,留給大唐男兒立功封侯的機會也不多了。榜單一出,勢必會有很多人動心。”
“是這個道理,還有修行門派,只要愿意去遼東,可以允諾直接劃地給他們建立山門,先去先選!”李承乾笑道。
“可惜朝廷肯定不會幫我們往全國傳榜,以咱們現在的力量……消息恐怕只能在關中和河北傳遞。”
武照嘆道:“如果有大文宗為咱們寫首詩就好了,若是千古絕句最好,到時候自然會有人幫我們宣揚。”
聽聞此言,李承乾頓時眼睛一亮。
真要是有這么一首名詩,詩文傳到哪里,安東都護府廣招英杰的消息就會隨之傳到哪里。
比他們派人一個州一郡的宣揚,不知道要快多少,關鍵是還省心省力。
想到這里,李承乾在腦海中仔細回憶搜尋片刻后,矜持道:“其實……本宮……咳咳……也是會寫詩的。”
“哦?”
武家小娘子眨了眨眼,發的第二聲。
不是她不想相信,而是實在沒法相信。
她來東宮的時間也不算短了,還真從沒聽說太子殿下以前寫過詩。
“不信?”
“拿筆,聽好了……”
李承乾呵笑一聲,傲然吟道: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遼東三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落地有聲,一氣呵成!
詩成時,武照手中的毫筆也停下。
然后。
她看著面前紙上的詩,怔怔出神。
“男兒何不帶吳鉤……若個書生萬戶侯。妙呀!我若是一個書生,也忍不住想要投筆從戎了。”
武家小娘子忍不住贊嘆。
以她的家學淵源,自然能看出這首七言絕句的好。
文采尚在其次,關鍵是簡直寫到不甘于平凡,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之人的心坎里。
將來,但凡有人懷才不遇,或是心生壯志,都難免會想起此詩,并以之激勵自己。
因此……
這首詩,幾乎板上釘釘會流傳千古!
“太子哥哥,此詩何名?”武照將詩文捧在手心,美眸霧氣蒙蒙。
她往往沒想到,太子殿下竟還有如此超凡脫俗的文采才情。
“名字?”
這李承乾倒是沒有提前想好。
這首詩原本的名字為“南園十三首·其五”。
顧名思義,是原作者李賀在南園隱居所作十三首詩中的第五首。
眼下長安可沒有什么南園,再用現成的名字明顯就不合適了。
李承乾沉吟少許,淡淡道:“就叫‘東宮十三首·其五’吧。”
反正李賀還要一百多年后才出生,不可能告他侵犯版權。
武照聽聞美眸頓時熠熠發光:“東宮十三首,意思是殿下還有另外十二首詩作?”
“那是自然,不過本宮今天乏了,剩下十二首大作,以后有機會再給你拜讀罷。”
李承乾擺了擺手,昂首闊步走出書房。
他還不確定,自己腦子里記的那些千古絕句,夠不夠湊齊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