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扶桑底,云生建木巔!”
“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煙鎖昆侖山頂上,月明娑竭海中心。”
……
東宮崇文館,書房。
李承乾身前的御案上,擺著兩頁紙,上面分別寫著兩句詩文。
左邊那頁,與“樹”有關。
右邊那頁,則與“山”有關。
顯然。
這兩個字,就是李承乾將要修煉的下一道字符。
一旦做出決定,相應的詩文便會被銘刻于脊椎骨上。
周身骨骼這么多,之所以選擇脊椎……
是因為脊柱不僅與頭骨相連,還是人的脊梁支柱。
用第二道字符進行潛移默化地強化,時間一長,對肉身自是有莫大好處。
不同的字符,顯然會有不同結果,李承乾必須慎之又慎。
要知道,李承乾身上的玉骨雖然多,但每個部位的骨頭,基本都只能烙印一道神通的心法口訣。
譬如頭骨,只能銘刻“天”字符文。
脊椎骨,自然也只能烙印一種字符,及其相關的詩句。
兩只手骨,倒是可以分別烙印兩種不同的神通。
但總的來說,全身玉骨能烙印的神通數量,相當有限。
而且李承乾還有其他神通要修煉,不可能將骨骼全都用來銘刻字符。
對他而言,每一次機會都彌足珍貴,每一個字符的選擇自然也影響巨大無比。
欲知“樹”字符的奧秘,就需要從其所代表的“樹木”著手。
樹的特點:有根、有干、有枝葉。
若將脊柱比作樹干……
那么從脊柱內通往雙腳的無數神經經脈,就是樹根。
通往軀干、雙手、大腦的神經脈絡,自然就是樹枝樹葉。
如此。
便可以脊柱為橋梁,將周身百骸及血肉全部緊密聯系起來。
其力量、強度,自然會在日月輪轉中不斷升華。
世間樹木有億萬種,李承乾從中選擇了“扶桑”和“建木”這兩種神樹,作為“樹”字符推演的對象。
就如道家所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只要能完全參悟這兩種神樹的奧秘,李承乾的“樹”字符也必然已經修煉到近乎于道的境界了。
至于“山”……
世間蒼天之下,最高者為何?
山!
因此頭骨烙印“天”字符,脊柱烙印“山”字符,便暗合了蒼天之下以山為高的道理。
同時。
山高大雄峻,萬年不易,近乎永恒。
即便是滄海桑田,人間大變,江河改道,雄山大岳也始終亙古屹立。
將“山”字符烙印在脊柱上,一旦施展,必然可令體魄強健無極。
如蒼山鎮地,淵渟岳峙,堅不可摧。
自不周山斷后,世間最神圣的山,無疑便是傳說中的人間仙山“昆侖”。
故而李承乾寫了一句與“昆侖山”有關的詩,描述其高聳、神秘。
若將之銘刻在脊柱上,勢必能幫助李承乾盡早領悟出“昆侖山”的奧秘和力量。
兩個字符,各有優勢。
李承乾在御案前站了兩個時辰,一直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