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白起想了很久,如今也有了答案,眼中滿是復雜之色的看向秦昭襄王道。
“因為王上讓白起心寒。”
“長平之戰你怪寡人?”
仿佛早就料到白起會這么說,秦昭襄王面不改色的追問道。
“長平一戰,白起知道我王不能下詔,白起也毫無怨言。”
“末將一生殺人百萬,也不怕再多上這四十萬條性命。”
“何況,白起深知,此乃我秦國定天下之大策,可臣萬萬沒有想到,我王對白起竟無一點體恤之情。”
“一紙王詔,讓白起心悲。”
“一時間,白起竟不知為何人而戰,為何君之臣。”
“一時間,我王令白起置身于不仁不信,無情無義的境地。”
“白起不明白,他到底犯了什么錯,我王要如此待他。”
邯鄲之戰大敗,秦昭襄王為了穩住局面,將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降卒的事情,全部都推到了白起的頭上。
不止如此,在秦昭襄王的王詔之上,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竟然成了抗旨之為。
秦昭襄王命白起不得殺降,白起抗旨,這才導致了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降卒被坑殺。
一時間,白起成為天下人之公敵,人人唾罵。
對此,白起心寒至極,為秦昭襄王奮斗了一輩子,最后卻成為了棄子。
雖然明白秦昭襄王這么做是為了什么,可是被人拋棄的感覺,放在誰身上都難以接受。
更何況,白起為了秦國,為了我王,奮戰了一輩子,不惜讓自己的雙手沾滿鮮血,成為了讓天下人,人人談之色變的人屠,殺神。
可到最后,卻落得這樣一個結果。
說著,白起的眼睛紅了,這位一生征戰,從無敗績的將軍,在這一刻忍不住的留下了眼淚。
心中悲涼萬分,而秦昭襄王看著白起,也是沉聲說道。
“白起,你的忠信仁義皆是放在寡人之前嗎?”
聞言,白起搖了搖頭。
“可憐吶,白起可憐,白起為我王,為秦國,戎馬一生。”
“可我王不明白白起之心吶。”
“長平一戰,殺降一事,白起早就知道會被天下唾罵,白起也不怕背負這一身罵名,因為這是不得不為之事。”
聽到這里,秦昭襄王咬牙道。
“你既然知道殺降之事乃不得不為,又何來這般怨恨?”
秦昭襄王死死盯著白起,而白起也是毫不相讓,咬牙說道。
“因為我眼見得人尸成山,血流成川。”
“因為我耳聽得殺聲如雷,人沸沖天。”
“我白起不是塊石頭,我這身老骨頭也是血肉之軀。”
“每每入夜,那四十萬趙軍冤魂都仿佛在我眼前飄蕩。”
“可即便如此,白起依舊沒有猶豫,因為白起知道,這是我必須要做的。”
“白起不怕這一身罵名,白起更不怕那百萬冤魂,白起只怕自己做的這些事情,到最后卻沒有了理由。”
“長平一戰,吾王先是聽信小人讒言,令白起撤軍,喪失了最佳時機。”
“后又不聽白起諫言,執意攻趙,導致大敗。”
“最后又發詔天下,將一切都歸咎到白起身上。”
“此上種種,白起不知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為了什么,又是為了誰而去做。”
“白起一生無懼天下,可今日此時,白起卻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