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陛下,由于多年前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對征服地的異教徒展開過多次滅絕人性的大屠殺,這樣的屠殺是如此的慘烈,以至于幾百年后,仍然深深的烙印在此地人民的腦海之中。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勸降,怎樣保證,只要對方的指揮官還想抵抗,他只需要稍稍動員,就能讓他麾下的士兵繼續奮戰。
對這樣的局面,我深感無力。近三個月來,我們在巷戰中大約擊斃了對方七千多士兵,但我們的損失已經上萬。在我看來,如果要用純粹的軍事手段解決剩下的敵人,估計還需要三個月,再付出上萬人的代價,才有可能實現。
為此,我祈求您,在聯盟層面,與奧斯曼人進行溝通,進行談判解決這里的問題。畢竟,聯盟還有三萬多俘虜在奧斯曼人的手里,我本人并不想將這里的敵人全殲。那既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士兵的生命,也會導致我們的俘虜失去生還的希望......”
“哎,我的首相,參謀長閣下,你們怎么看腓特烈的這封信?”
1626年4月5日,已經將總指揮部前移到克里特島上的菲利普,在看完南線指揮官腓特烈的這封親筆信后,深感事關重大,馬上召集以奧斯瓦列斯和蒂利為首的文武,進行戰略會議。
“陛下。”總參謀長蒂利起身:“在說這件事之前,我認為有必要向您匯報北線的戰況。”
“北線?北線怎么了?我不是讓他們堅守薩格勒布嗎?”
說起來,自耶路撒冷戰役結束后,除了大明的第六師轉進兩河流域,準備在波斯灣上船回國外。黎塞留率領奧斯曼、波斯聯軍北上。在橫穿小亞細亞半島后,在奧斯曼海軍的幫助下,橫穿黑海,于1626年2月初,在巴爾干半島東側的康斯坦察港登陸,直插歐盟軍隊的大后方,布加勒斯特。
好在在此之前,蒂利已經預見到了這種可能,提前讓北線的聯軍大踏步后退,因此倒沒有被對方抄了后路。但是,聯軍這邊退了,原先被死死釘在伊斯坦布爾的四個精銳的奧斯曼師也解放了出來,他們與黎塞留支隊南北夾擊,對撤退的歐洲聯軍展開了追擊和圍攻。
近兩月的時間里,在敵方優勢兵力的追擊下,歐洲聯軍節節敗退:索菲亞、斯科普里、布加勒斯特、貝爾格萊德......這些巴爾干的名城,在‘光復’不久后,再次落到了奧斯曼人的手里。
而更糟糕的是,由于北線的歐盟聯軍來自多個國家,而且其兵源是以以前的雇傭兵為主,因此這軍紀一直都很糟糕。在他們占領巴爾干大部分區域期間,雖然古斯塔夫、瓦倫斯坦盡力彈壓,奧斯瓦列斯也曾短暫的進行過整風。但,軍民關系是真的非常不融洽。所以,當他們撤退的時候,巴爾干半島上的居民,別說星月教徒,就是基督徒們,都會積極的給奧斯曼的軍隊進行引導。甚至其中有人組織起了游擊隊,到處打擊歐盟聯軍的運輸部隊......
到了現在,歐盟聯軍已經撤退到了薩格勒布:這里是巴爾干山區和中歐平原的交界處了,再退,歐洲聯軍將無險可守,不光以前吃進去的全吐出來了,搞得不好還會丟得更多。
所以,菲利普下了嚴令,北線聯軍,不能再退了!
“陛下,古斯塔夫和瓦倫斯坦嚴格執行了您的命令,堅守薩格勒布。但一方面是我們前些時候退得太快,薩格勒布城市周邊沒有完整的防線,真要打起來我們會很吃力。另一方面則是,敵人分出了一支部隊,向著布達佩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