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槍的輕嘆聲中,初邵民與邵滿囤戀戀不舍的道別。
而邵滿囤終于可以將大板車拉到大車店的后院,去瞧瞧這大磨坊內的生意如何了。
今個兒晚上是大車店對外營業的第一天,他就沒打算回家去。
若是沒有什么意外,他要尋個時間,從家里收拾些得用的零碎,暫時就在這大車店之中安營扎寨了。
一邊想著,邵滿囤就進了老卓頭的屋子,現在他就守著磨坊半掩著的門口,瞅著門外,瞧著有沒有尋路的客人了。
“一切可好啊卓叔?”
見是邵小子來了,老卓頭的眼睛都快笑沒了。
“好,好的!”
“后院改造出來的單間,已經租出去了一間,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這個客人是做騾馬行生意的買賣人嘞。”
這意味著什么、牲口多呢。
那個已經擴容了的牲口棚子,竟是被他一個客人給塞了大半。
三四頭驢子,加三四頭騾子,再帶著兩頭小牛犢。
就跟同等數量的客人,也沒啥區別了。
“還有,剛才那位客人要了飯,還在咱們店里定了早起的干糧。”
“俺都讓俺家那口子在后廚準備上了,你放心啊,你不在的時候,這個店的客人,俺肯定給你伺候的好好的。”
你當怎么回事,老卓頭干嘛這么熱情?
還不是經過邵滿囤這么一改了之后,原本就要關了的大磨坊就有了新的起色了。
而他老卓頭,不但不用失業了,還因為這大車店之中增添了這么多個職位,讓他的婆娘也找到了一個活計了嗎。
大車店后廚缺個做飯的人,他婆娘就給頂上了。
……
等到店子的名聲打起來了,邵滿囤還說要招兩個在店里招呼的店小二呢。
那時候,他家的兩個兒子,總有一個不用再面朝著黃土地,給地主家當佃農了。
這里的工錢雖然不高,但是一日里兩頓飯卻是管的。
無論到了最后能拿多少,都是他們白賺的啊。
感慨于面前的這個年輕人的能干,老卓頭對這個店是更加的上心了。
他瞧著天兒馬上就要黑了,就跟邵滿囤報備了一聲:“俺去給后邊的草料棚子添點食。”
“今兒個俺讓人去附近的村里宣傳了一下免費磨糧食了之后,還接了幾個活計。”
“那磨完了的麩糠全給留下了,正好給棚里的牲口加料。”
多好啊,開磨坊的哪里會操心草料的問題。
這就是邵滿囤在大磨坊的基礎上改革的信心。
客人帶動了生意,生意拉來了客人。
四里八鄉的村民們,瞧著這里的熱鬧,那想要精磨個糧食,又不想費自己的工夫的人,一定會來這用牲口拉磨,可以多磨兩遍的大磨坊的。
等時間長了,哪怕家中有小磨盤的,也會多走上兩步,帶糧食到這里來磨磨。
再加上初家留存的別院里的口糧活,用極其廉價的價格跟附近的孩子收購些干草料,就可以供給這南來北往的大牲口了。
這買賣等同于零消耗的自給自足,每多一頭牲口,就是白賺一份的錢,這才是初合盛大車店興盛起來的底氣。
……
又在店里轉了一圈的邵滿囤,拎著一個與三岔路口上掛著的同樣的燈籠就走到了大車店的門外,也同樣的給大車店的門外,掛上了這么一個明顯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