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距離的不算太遠的三岔路與大車店就因為這燈籠……完美的連接在了一處。
光是這樣還不夠,邵滿囤還想著等到瑣碎的事情處理完畢,大車店的生意步入正軌了之后,他還要用店里盈余的錢,來修一修店面與三岔路口之間的道路。
有了一條直達的通道,能為他們的大車店帶來更多的客流的。
邵滿囤想的十分的詳細,就在他打算返回院內瞇上一會的時候,他的身后又響起了車馬的聲音。
黑夜之中有問詢的聲音從路那邊傳來。
“這里是有間大車店嗎?”
實在是路邊的旗桿上,掛著的紅燈籠下,那明晃晃的一個店字兒太過于引人矚目了。
而邵滿囤回答的很快,他臉上立馬就攤上了笑容,將初合盛的大門給打了開來,朝著院內高聲的喊了一句:“客官,里邊請呢!”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黑暗中的聲音也欣喜了起來。
在溫暖的燈光下,一個接著一個趕路不及的行腳商人就來到了這個打車店內。
靠在后廚的老卓頭應聲的出來,老臉笑的像是春天的稚菊,就將這后來的三位客人加一輛牛車給引進了店內。
一間大通間的燈,就被點了起來。
而初合盛,就這樣逐漸的昌盛了起來。
……
早春三月,花葉新生。
就如同這三岔路邊上的大磨坊一般,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日。
……
路邊的茶棚子,已經變成了由稻草和細木枝子搭建起來的茶屋,可以為風雨之中前行的茶客們,提供一處避風遮雨的地方。
茶屋的當中,早已經不是最開始的簡陋粗糙。
而是已經架上了桌椅板凳,灶臺前柜。
此時在茶棚之中忙碌的,竟不是邵滿囤而是一個臉生的年輕面孔。
這新來的人年紀不大,可卻十分的能說會道。
一邊推銷著茶棚中自帶的茶水點心,還一直把話題往夜里行路不安全的方面趕。
待到這棚子中的歇腳客紛紛認同的時候,他再順帶手的,將初合盛大車店的好處普及給茶棚就坐的客人們聽。
而這些人當中,竟有不少的人是聽過初合盛的名號的。
無他,著實方便罷了。
南來北往之人,最注重的就是口口相傳的口碑。
而初合盛就屬于口碑著實不錯的那一撥了。
蓋因這店子,經濟實惠,包頓的飯食,也是實在。伺候牲口,舍得參雜精料。
貧苦人家能當飯吃的麩糠,在這里經常就給填到飼料的食槽之中了。
就這樣的價格,你說他們能不滿意嗎?
到了最后,有些明明可以在東阿鎮或是在聊城縣住上一宿的小商販們,也非要多行個幾十里路,來這里投店了。
聽著棚子里的客人紛紛的應和,這在茶棚打下手的小二也是十分的滿意。
前兩天,初家的三少爺又擴招了民團。
自己跟著幾個小伙伴前去應試。
誰成想,自己瘦瘦小小的,第一輪就被人刷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