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新任知萬寧縣趙若和也在座。戰事一起,民政方面的事務就得由他來組織,自然需要參與旁聽。不過他只有旁聽資格,軍務方面沒有插嘴余地。
此時,軍議廳上空,飄蕩著趙獵鏗鏘之聲:“方才接到諜報,元荊湖行省右丞阿里海牙,左丞李恒之子、中萬戶李世安,率四萬聯軍,各型船只二百余艘,分別從雷州、廣州正式渡海。三日前阿里海牙的先鋒船隊約萬余人已登陸瓊州府,后續船隊預計于半月內抵達。”
趙獵環顧諸將一圈,面容嚴峻,語調平靜:“諸君,我等等待已久的目標,就要來了。”
在場一片吸氣聲,四萬!阿里海牙還真是傾巢而出啊。
趙獵仿佛沒聽到一般,繼續道:“據報,阿里海牙、李世安(散木?)聯軍號稱四萬,其實只有三萬五千左右,就算加上瓊州萬戶府三千兵,也不過三萬八。二百多艘船,有大船如戰船、倉船及征召來的商船,也有小船如刀魚船,按平均每船需船工二十人計算,共需船工五千人。各軍不入火人(雜役、工匠、醫護、牧人)約占一半,算他一萬人好了。輔兵又占一半,也是一萬——阿里海牙這三萬八千人,真正的戰兵只有一萬三千左右。瓊州府最少需留一千戰兵,昌化軍那邊也得派一千人船看守。這樣一算,我們真正面對的敵軍不會超過三萬,其中真正能進攻作戰的,不過萬余。”
阿里海牙四萬大軍,被趙獵逐一分析抽剝,最后只剩一萬多。
江風烈、歐陽冠侯都是屢經陣仗的將領,聽到趙獵的分析都是點頭,表示認可。但施揚等人還是一陣牙疼般地吸氣聲——就算是一萬多,也是十倍之敵啊!這可不比當初打馬撫機時的十倍之敵,二百對二千跟一千五對一萬五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元虜勢大,我等需向朝廷求援。”馬廣德急道,“張使相剛離開不久,此時派快船追上還來得及。”這馬廣德是馬氏族老馬永吉之子,也是馬南寶、馬南淳兄弟的族弟。能力一般,只是老破虜營多半來自香山,其中馬家莊義勇莊丁甚多,必須任命一位來自馬氏的軍將以平衡。
趙獵沉聲道:“已派快船通報張使相去了,但能求得多少援兵,就不好說了,我們還需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趙若和也道:“若和剛從崖府來,行朝情形略知一二。雖經擴軍,有所增長,但目下崖府軍兵總計不過二千余,防御猶嫌不足,增援之事,只怕……”
江風烈亦道:“元虜兵船為我萬安守軍數十倍,自不會盡數頓兵于此。他們的目標,當在崖府。極可能分出一部兵馬圍堵我軍,其余大部進擊崖府。故此,崖府非但不會有援兵,甚至有可能召我部分軍兵入衛。”
眾皆點頭,這種可能性還真有。
馬廣德大汗,光顧自家沒顧及行朝,萬一被奏上一本……偷望趙若和一眼,見后者一臉沉重,顯然心思全在當前戰事上,心下略松。
趙獵振奮精神:“元軍大舉進襲,我軍要如何防守,甚至反擊,大伙議一議。”
軍議廳一下熱鬧起來,有人提議在赤隴山放一支軍兵,牽制元軍,反正上回馬撫機所立砦寨還在,正好利用上。有人提議可在獨州山設一隊軍兵,襲擾元軍船只。當然更多的是就萬安軍城如何防守,各部隊怎么布置提出各種建議。
驀然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何不在夾子山設伏?”
軍議廳為之一靜,夾子山?那處完全沒有設伏的價值啊,誰提出這主意的?眾將官皆望向聲源處。
軍議廳角落里,一個少女挺拔健美的身姿——丁小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