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出贛州時,就曾向伯顏獻計。閩南畬軍勢大,如果正面進攻,想要短時間內肅清很難。戰事拖久了,局面會更惡化,不但漳州不保,三個月內滅宋軍主力的計劃也將成為泡影。
高興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火中取栗。
伯顏聽后,不禁感嘆道“真拔都魯也”。隨后親自從怯薛軍里挑選了十名禿魯花(質子)、十名云都赤(帶刀者),交給高興帶領,以助其成事。
當初伯顏奉命南征時,曾向忽必烈討要一支怯薛軍。忽必烈也很痛快地把一支由火兒赤(箭筒士),云都赤(帶刀者),禿魯花(質子)所組成的怯薛萬人隊拔給伯顏。
這支怯薛軍可不是宮里那些普通的怯薛,而是真正從蒙古各部層層精選出來的百戰之士,以及從各那顏、宗王、勛貴、將臣府中送來的從小經過嚴格訓練的出色子弟(質子)。即使比不上成吉思汗年代那支爬冰臥雪、茹毛飲血、打遍亞歐、戰力無雙的怯薛萬人隊,也絕對是這個時代最精銳的戰士之一。
此時伯顏交給高興的二十悍士正是來自這樣一支野獸般兇猛的怯薛軍,而且皆為牌子頭一級的悍勇之士。真正能以一擋十,二十人足匹敵二百銳士。
這,就是高興此行的底牌。
轟轟轟轟,二十一人整齊如一,如同移動的鐵墻般逼近至鄭明綸面前十步,方才停下腳步。
鄭明綸寸步不移,面色如常,雙目鋒芒畢露,只有握槍把的手指關節因用力過度而蒼白。待高興及怯薛衛近前,鄭明綸才做了個肅手延請的動作,然后轉身當先而行。
待這些鐵甲怯薛轟轟從面前走過遠去之后,那些畬兵才長吁口氣,驚疑不定——這些鐵甲衛士究竟是何來路,居然這么強?!
銅鼓寨寨門大開,從大門直到寨堂前的階下,長近百丈,立著兩排持長槍的披甲畬兵,足足三百之多。六百多只眼睛瞪著從中經過的元使一行,自有一番氣勢。雖然兇悍氣息不如怯薛衛,但勝在人多,以多壓少,倒也能勉強抗衡。
其實以陳吊眼、黃華等人的意思,是要擺幾個諸如刀門陣、槍林陣、火圈陣之類的給元使一行來個下馬威。不過卻被文天祥否決了——這樣一搞,他堂堂一國丞相豈不是成了山大王了?
來到寨堂前,鄭明綸停下腳步,回首道:“元使請。”目光卻盯著那二十個怯薛衛。
高興明白他的意思,抬抬手:“你們在堂前等候。”說完登上石階,進入寨堂。
大堂十分寬敞,擠百十人不在話下,不過此時兩邊座椅只有寥寥十余人,而正中那張寬大錦繡座椅卻是空空如也。
高興一踏進大堂,十余雙銳利的眼神齊刷刷如劍刺來。
高興則死死盯著正中那空空的座椅,臉色一沉,很不高興:“某奉伯顏丞相之令而來,文丞相何不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