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恒穿著一身新道袍走出房門,外間等待的荀音與清笙馬上圍了上來。
“哇,真好看。”清笙看著氣質飄然的玄恒,驚叫一聲,“我的眼光果然是最好的。”
荀音繞著玄恒走了一圈,最后看著玄恒道:“嗯,不錯,很好,翩翩佳公子的感覺。”
玄恒臉色微紅,連連擺手,“與往常一樣罷了,哪有什么不同。”
“人穿上新衣服就是不一樣呀。”清笙和荀音手挽手,眨著眼睛說道。
“難道你不喜歡嗎?”荀音輕蹙著眉頭道。
玄恒笑道:“沒有沒有,我很喜歡。”
清笙笑盈盈的,“這才差不多,好音兒,我們走吧。”
荀音點了點頭,然后攬著清笙離開了。
‘吱呀’,三清大殿的門被推開了,太衍手持一件玉柄拂塵,自大殿內緩步走出。
玄恒見了,趕緊上前拜見,“祖師”。
太衍點點頭,抬頭看天,只見白云飛散,九天湛藍,山林悠悠一片和風順暢。
“清河村怎么樣了。”太衍問道。
玄恒答道:“一切已經恢復如常。”猶豫了一下,玄恒又道:“弟子擅自將往日所得銀錢發與他們,充作重建之用。”
太衍擺擺手,“些許小事,不必報知于我。”
說完,太衍執著拂塵對天一揮,一道流云自天外飄然聚起,然后飛落而下。
虛渺渺,飄蕩蕩的白云落到太衍面前,幻化出一個蒼老的人形。
那蒼老的人形對著太衍抱拳作揖,太衍也恭身還禮。然后太衍正聲道:“清河村今后五十年無有災劫。”
那蒼老的人形跪了下來,對著太衍三拜九叩,然后太衍拂塵又是一揮,一道青光便帶著他轉世去了。
“祖師,剛剛那是?”玄恒看著青光遠去的方向,不解的問道。
“清河村村老,一位上士。”太衍清聲道。
太衍看著玄恒,“上士出自何處?”
玄恒答道:“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何解呢?”太衍又問道。
玄恒想了想,回答道:“我記得祖師曾對村老說過人有三等的話,當時村老聽后,深以為然。”
“他也是這么做的。”太衍說道。
玄恒道:“所以,具有上等智慧的人,聽了‘道’的至理后,會努力的去追隨和實行。中等智慧的人,聽了‘道’的至理后,會將信將疑,不摒棄也不會去實踐。至于下等智慧之人,一旦聽說‘道’的道理,他就會大聲嘲笑,如果不被這種人嘲笑,那‘道’就不足以被稱之為‘道’了。”
“善。”太衍微笑著點了點頭,看著玄恒道:“要做上士。”
“是,祖師。”玄恒恭身應道。
“祖師,弟子有時要向祖師請示。”玄恒道:“弟子好友相約...”
太衍哈哈一笑,“既然好友相約,你便去吧,何時歸來,你自己決定。”
玄恒叩首,“謝祖師,弟子告辭。”
“去吧。”
玄恒牽著一匹高大威猛的馬,背著一個包袱就朝山下走去,結果沒走幾步,就碰到了上山來的徐翰文一行人。
徐翰文遠遠就看到玄恒一身道袍,風姿綽然,于是停下腳步,朝著玄恒拱手一拜,起身嘆道:“嗬!好俊的馬兒!”
玄恒見了,也連忙回禮,并開口問道:“尊客何來?”
徐翰文道:“在下徐翰文,添為崇文縣縣令,今日視察鄉情,偶聞此間太衍道長仙名,特來拜見。”
玄恒一驚,連忙道:“原來是縣尊大人,有失遠迎,萬勿見怪。”
徐翰文拱手道:“敢問道長名諱?”
“貧道玄恒。”玄恒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