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衍看著他,開口問道:“你雖問國事,其實是問我如何看待楊皇,是否?”
徐翰文點頭道:“瞞不過道長,太平教如此強大,不可能長期局限于崇文縣這一方地界。遲早要打出去,所以我想問道長,將來太平教定鼎隨國后,如何對待楊皇。”
太衍頷首,反問道:“我且問你,楊皇在位,于民是否有害?”
徐翰文搖頭道:“楊皇少時聰穎,繼位后興修德政。屢次發布政令,與民休養。楊皇治政時,天下清平無事,百姓安居樂業,今日一切禍患,皆武修之過也。”
太衍道:“我一路尋訪百姓,他們與你所說,盡皆相同。”
徐翰文關切道:“道長如何看待?”
太衍道:“楊皇即英明睿哲,廢去則于民無利,保之則于民無害。”
太衍頓了頓,道:“那我太平教便加一則條令,除不義、興人道、保楊皇、敕太平。”
說完,太衍就從太平仙光之中發布了敕令,所有的黃巾力士都在第一時間收到了這條敕令。
徐翰文眼眶一紅,飛身站起,拜倒在太衍面前,“道長大德,隨國子民永世不忘。”
太衍拂塵一揮,將其扶起,然后拿出一道符詔,“此乃中品符詔,你可以在本縣招募五千良家子弟,用符詔點化為黃巾力士,可協助你保境安民。”
徐翰文雙手接過符詔,腦中自動出現了使用方法,喜道:“有此神符,崇文縣自此無憂矣。”
接著他又是一拜,然后敏銳的問道:“道長賜我符詔,那董謁、張世清二位方伯...”
太衍緩緩道:“他們二人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
徐翰文看著太衍,只聽他淡淡道:“他們明日就要離開崇文縣,率領兩萬黃巾力士,直奔雒州城去。”
徐翰文渾身一震,馬上就想明了此中關鍵。太衍這是要先把楊皇救出來,然后從雒州城開始,進行對整個隨國的清理和統一。
徐翰文熱血上涌,他問道:“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嗎?”
太衍道:“你坐鎮崇文縣,只有一件事要做好。”
徐翰文神情肅穆的看著太衍。
太衍道:“要多培養治國理政之人,我先前給你那三部書,就是你培養人才的基礎。你要廣納賢良,因材施教。”
“我明白了!”徐翰文雙目在黑夜中散發出明亮的光芒。
正事說完,太衍又道:“徐經在觀中學習也很勤懇,近來長進不少。我走之前,命他協助我留守觀中弟子處理事務,相信不久后你們會見面的。”
徐翰文道:“讓他在外歷練一段時日也好。”
太衍看著他,笑道:“我這話卻不是對你說的,尊夫人今日用餐時欲言又止,且目光常常盯著飯桌空位神不思屬,當是看貧道來了,就在思念愛子。”
徐翰文微微一怔,隨即搖頭失笑。
兩人秉燭夜談,多是徐翰文在請教太衍,而太衍一一解惑。
當夜上中天時,太衍便出了徐府,回到城中新建的三清觀中,張世清與董謁早已等候多時。
“且休息去吧,明早準時出發。”太衍看著他們,緩緩說道。
“是,教祖。”二人應諾一聲,領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