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禪臺?”楊祐聽著太衍嘴里的新詞,又有些迷惑,“不是受禪臺么?”
太衍笑道:“誰受禪?受誰的禪?陛下重臨大位,當封禪天地,昭告世人。因此,便為‘封禪臺’。”
楊祐聽的激動萬分,“封禪臺!好一個封禪臺。”說完,便拉著太衍朝那封禪臺上走去。
文武大臣們緊隨其后,百姓門自在下方靜列其位。
楊祐和太衍并行,當他們走上高臺,到達第八重臺時,太衍忽然站著不動了。
“教祖?”楊祐詫異的看著太衍。
太衍打了一個稽首,道:“陛下乃人間天子身,貧道乃世外逍遙客。各有其道,各為其事,貧道不可僭越,請陛下登臺就是。”
楊祐深深的看了太衍一眼,他現在終于明白了太衍和古彥華、或者說太平教和武修的不同之處。
太衍他們是真的把自己當做修行之人,他們是真的把除惡揚善當做是對自己的歷練。
楊祐拱手,朝著太衍恭身拜下,太衍也稽首回禮。
楊祐起身,轉身登上高臺。
他看著下方的數十萬百姓,沉聲道:“國家不幸,橫遭奸佞。致使生民罹難,萬姓傾覆。辛有天憐蒼生,太衍教祖率太平教解救疾苦,祛除厄難。雖有兇疫橫行,雖有天火焚城。但今后正當披荊斬棘,再造盛世。”
“孤,楊祐,在此向天地盟誓。定當褒獎賢良,摒斥奸邪。使百姓安居樂業,使我隨國黎民永享盛世太平。”
臺下的文武大臣們紛紛老淚縱橫,跪了下來。下方的百姓們也一傳十十傳百,都跪了下來,口中齊聲呼喊:“陛下萬歲!”
-----
楊祐壓住了山呼海嘯的萬歲之聲,等眾人平靜下來后,繼續說道:“太平教紓解國難,拯救黎民,功在社稷,德蓋天地。太平教教祖太衍道德盛偉,賢達睿智,孤今立太平教為國教,與國同休。拜太衍祖師為‘大賢良師’,與天子同享尊位。”
高應方等人私下里交換了眼神,都無可奈何的再次跪拜了下來。他們明白,隨國的武修雖然清除了,但是**派可還沒有消滅。現在能保住隨國基業和楊祐的皇位就不錯了,其他的他們也做不了主。
連古彥華都敵不過的太平教,根本不是他們能隨意擺弄的,楊祐心里對這一點看的還是很清楚的。
大臣百姓們又跪了下去,齊聲山呼:“大賢良師圣壽無疆。”
------
太衍此刻站了出來,眾人的呼聲立即停止,只聽太衍聲音清朗,他的話語清晰的傳到了在場幾十萬人每一個人耳中。
“太平教在各級設立以下道觀執事:總掌全國太平教諸事職位為‘大賢良師’,另分派各郡主持一郡太平教諸事執事職位為‘天師’,再下派各縣主持一縣諸事者職位為‘祭酒’,再下派各鄉主持一鄉諸事者為‘方伯’。凡此各職,旨在教化百姓揚善去惡,不得干涉朝廷政務,若朝廷及各地方有神異之事相求,則需派人協助。”
太衍說完,高應方等人立即舒了一口氣,就連楊祐的臉色也浮現出一絲喜色。果然,太平教不愿干涉這些俗世政務。
“大賢良師高義。”高應方等文武大臣們連忙抱拳說道,要是太平教干涉政務,還要他們這些大臣做什么?
太衍微微一笑,也只有那些武修想要干涉俗世朝廷之事,此輩皆目光短淺。道門修行之人惟愿找一清靜之地修行,好早日證道長生,最怕紅塵擾亂心境,又怎會去自尋麻煩?
-------
之后,楊祐又頒布了各項臨時法令,明確了官員職位。
隨后,一聲令下,轟轟烈烈的重建都城的計劃開始了,幾十萬人在數十名官員的帶領下,開始建造新的都城。
這時,玄恒之前所救出了的那些讀書人也紛紛趕了過來,現在正是缺人的時候,楊祐親自對這些人進行了面對面的問策,最后將那些滿意的人才任命為重要的官職,將那些回答不甚滿意的也任命為下級官吏。
一時間整個缺員的隨國朝廷又補充了將近一半的新鮮血液,都城重建的速度變得更快了。
當然,對于古容和那些背叛朝廷的官員,楊祐沒有急著處理,而是將他們全部集中到一起,并請求太衍派出黃巾力士看押。
然后這些人就被黃巾力士集中看押在一處山谷之中,在忐忑、悔恨中等著楊祐對他們最后的處置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