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童子氣急地指著桓恕罵道:“你這人真不識好歹,方才還說要報答我的恩情,轉身就壞了我的事!”
桓恕低下頭,將長劍往白鶴童子面前一擲,道:“我妻兒遭此人毒手,我不殺他,還有何面目為人夫、父。如今大仇已報,壞了上仙之事,實在慚愧。要殺要剮,但請上仙懲處,至于上仙救命之恩,桓恕來世再報。”
說完,桓恕便不發一言的站在那里。
白鶴童子長嘆了一聲,然后手持銀擊子將桓恕的那柄長劍敲的粉碎,最后什么也沒說,轉身化作一道虹光向著驪山去了。
桓恕抬起頭,看著白鶴童子離去的方向,又看著地上已經碎成五六段的長劍。
最后,他跪在地上,將折斷的長劍拾起,一步一踉蹌的朝渭水別院去了。
-
白鶴童子回到驪山后,在修建的驪山大殿前停步猶豫了片刻。
最后還是一步跨入了驪山大殿上方的霞云之中,白鶴童子進了霞云,立刻來到了一處仙靈毓秀的天地。
上方一座巍峨的驪山老母殿金光閃閃,仙禽異獸隨處可見,日月星辰共綴長空。
這時,從老母殿內飛出一名身著金霞道袍,眉黛素雪,頭戴紫云冠的女子,他目光看著下方的白鶴童子道:“那沙漠之靈的靈光元神何在?”
白鶴童子跪了下來,說道:“啟稟師兄,弟子有負師命,那...靈光元神,未能帶回。”
女子又問道:“可是有人從中阻攔?”
白鶴童子說道:“無人阻攔,是弟子太過大意,才致使靈光元神消散。”
女子點點頭,道:“既然如此,吾奉師命,罰去你一百年修為。”
說完,女子朝著白鶴童子大手一揮,瞬間將他的百年修為從身體中前行剝離了出來。
白鶴童子氣息頓弱,但他依舊說道:“弟子甘愿受罰。”
“嗯。”女子應了一聲,然后道:“罰去你百年修為只是其一,其二,從現在開始,你要往明寂殿面壁思過百年,百年之后,方可出來。”
“是。”白鶴童子伏身應道。
然后女子朝著白鶴童子一點,只見天上落下一道霞光,鎖著白鶴童子朝明寂殿去了。
-
全天下的糧食都在朝著洛陽匯集過來,而原本太倉中的糧食則全部被搬了出來,用以賑濟災民。
洛陽此次的劫難造成了數萬人身死,近十多萬人流離失所。
朝廷理所應當要賑濟災民,并帶領災民們重建家園。
太倉儲存的糧食,足夠十多萬人吃一年。但這只是最樂觀的估計,所以朝廷下發旨意,從天下各郡調集糧米入京,以備不時之需。
同時一部分糧草也送到了邊關,因為這個時候最怕外敵來犯。
大將軍耿弇親自率領一萬羽林軍巡守各邊,檢查各處邊關的武備、防御。
至于洛陽,除了災難過后的清理重建之外,還有一件事令整個洛陽城都籠罩著一片陰霾。
大水過后,數萬具尸體暴露在淤泥之中,活下來的百姓們在淤泥中翻找著,辨認著自己的親人。
為了盡快清理尸體,朝廷甚至派出了期門將士一起將淤泥中的那些尸體找出來,然后統一安置在城外空地上,由百姓們來辨認領取。
無論是找到親人的尸體、還是沒找到親人的尸體,哭聲一直就沒有停歇過。
整個洛陽城就這樣充斥在一片悲傷與哭泣之中,朝廷已經好幾天沒有舉行過大的朝會與活動,官員們也帶人本部人手,出城安撫百姓,發放賑災的粥米。
洛陽南宮,劉秀坐在御榻上,朝面前的洛陽令董宣道:“所以清理出來的尸體,三天之內必須辨認清楚,然后入土下葬。”
董宣問道:“陛下,若是三日內沒有來辨認的尸體呢?”
劉秀想了想,道:“如果有名字等記下名字,沒有名字的話,就直接埋了吧。尸體堆放太久,恐生疫病。”
董宣抱拳應道:“諾。”
劉秀抬眼看了看董宣,隨后笑道:“強項令還有事要說嗎?”
董宣道:“陛下,邙山修陵的勞役及督造官員在內共五萬人...全部罹難。”
劉秀聽完,久久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