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黃昏。
高密侯府今日彩徹連結,賓朋滿座。
侯府之內,大排筵席,張燈結彩,禮樂齊鳴。
高密候,便是當朝太傅鄧禹,今日是他長孫鄧翎成親之日。
京城里的皇親國戚,大、小權貴們紛紛來到了高密候府上赴宴。
此時整個大漢朝的上層貴戚們都聚集在高密候的府上,共同見證了這場略帶著一絲玄奇瑰麗的昏禮。
鄧禹與老妻站在高堂之上,其子女們依次排列在兩側。
貴賓們則站在高堂左右,高堂最中央是皇帝劉秀欽點的前來主持昏禮的太常官員。
太常官員由禮官大夫在前,安排布置嚴格的昏禮禮儀。這里面包括了要在家中何地舉行昏禮,新人如何入堂,如何站位,如何行禮,長輩如何站位,如何受禮。
甚至連賓客應該怎么祝賀,昏禮時該安靜還是該賀喜,這些都有一套嚴格的禮儀約束,而這些,都是禮官大夫全權安排。
禮官大夫之后是太樂丞,由太樂丞來統一安排昏禮上的奏樂。
華夏歷來便是禮樂文明,有禮便有樂,人們相信只有禮樂相合,禮樂相諧才能帶來美好。
但太樂丞不僅負責音樂,還要負責舞蹈。這舞蹈絕非是站在那里胡亂的扭身子賣肉,而是一套符合禮儀章程的大舞。
一開始鄧禹問過太樂丞,可不可以在昏禮之時跳‘佾舞’,古禮上說:“佾舞,大禮也,同天地之行列。故而天子八佾,公候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按照鄧禹的爵位,他可以使用公候的‘六佾舞’。
但被太樂丞給否了,佾舞乃祭祀天地祖宗之用,在昏禮這個場合并不適合。
鄧禹雖然是太傅,手握軍政大權,但在‘禮’這個問題上,他并不具備發言權。
最后,太樂丞定下了昏禮時的幾場大舞。
安排完了這一切,天色正好黃昏,可以舉行大禮了。
秦漢之時,舉行婚禮是在黃昏時分,所以又叫‘昏禮’,黃昏時的禮儀。而且新人不穿紅,穿黑色衣服。
在古人看來,昏禮是人生中的大禮,是兩個人執手偕老、一生相伴的開始。
而且在成親后,女子就要離開生、育自己的父母,到另一個的家庭去渡過終生,所以更不是什么喜慶的事情,所以衣服穿黑不穿紅。
而且昏禮服飾穿黑,顯得更加莊嚴肅穆,讓新人能感受到昏禮的神圣性與莊嚴性,從而珍惜自己眼前的人。
太樂丞手執雉羽,立于一側,高聲喝道:“奏樂!”
‘咚’‘叮’‘咚’
隨著太樂丞揮手發令,太樂丞手下的樂手們開始敲響了高堂上的四座編鐘。
然后,禮官大夫上前,站于高堂臺下,喝道:“聘禮!”
“聘禮!”
“聘禮!”
從堂內一直排列到堂外的禮官們高聲喊著,隨后大堂之外開始依次走入懷抱聘禮的鄧府親眷。
他們或執玉佩、或捧金飾、或送綢緞、或是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立刻將大堂內的桌案擺放的滿滿當當,這些聘禮無不價值連城,但它們以后都是新郎家給新娘的私人財物。
“迎親!”
聘禮上完之后,禮官大夫再次高喝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