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親!”
“迎親!”
“迎親!”
禮官們的傳呼一直響到侯府之外。
這時太樂丞手掌一翻,停住了此時的音樂,然后發令道:“奏樂舞:桃夭。”
隨著高亢的樂聲響起,侯府之外,身穿黑色禮服的鄧翎與葉蓁牽著走,踏在地上鋪就的紅毯上緩緩步入府中。
在他們面前,是兩名嬌俏可人的侍婢,懷中抱著兩面銅鏡并倒著走,讓銅鏡正對著新郎新娘。
在一堆新人之后,是兩名九歲的小童,他們一男一女,走在一雙新人的后面。
而在新人走入侯府大門的那一刻,兩側各走出十八名身穿華袍的女子,她們隨著新人的步伐,開始跳起了舞蹈。
在侯府周圍參加喜宴的賓客們,在樂舞聲中齊聲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此歌是‘賀新娘’的歌,以桃花比喻新娘的鮮艷美麗,并且說她宜室宜家,娶回家里之后會給夫家帶來好運氣。
等《桃夭》樂舞結束之后,太樂丞再次發令:“奏樂舞:樛木。”
于是樂舞‘樛木’響起,賓客們再次跟隨樂舞唱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此歌是‘賀新郎’的歌,大意是‘樛木’是南方的一種很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并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就像新郎這位君子一樣,能夠像樛木與葛藟一樣,讓新娘一生都開心、快樂。
《樛木》樂舞結束,太樂丞又道:“奏樂舞:木瓜。”
當歌樂‘木瓜’響起時,賓客們唱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此歌是說男女互贈信物,從此永以為好,終生不渝。
《木瓜》結束,太樂丞又道:“奏樂舞:綢繆。”
當‘綢繆’的歌舞響起,賓客們此時也滿臉的激動,連唱三首的他們也似乎沾到了一絲喜氣,于是他們接著高唱:“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此歌大意為:天上三星亮,見這好人真歡欣。要問你啊要問你,將這好人怎樣親?遇這良辰真快活。要問你啊要問你,拿這良辰怎么過?見這美人真興奮。要問你啊要問你,將這美人怎樣疼?
《綢繆》結束,太樂丞道:“奏樂舞:鴛鴦。”
賓客們唱道:“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君子萬年,福祿宜之。鴛鴦在梁,戢其左翼。君子萬年,宜其遐福。乘馬在廄,摧之秣之。君子萬年,福祿艾之。乘馬在廄,秣之摧之。君子萬年,福祿綏之。”
此歌是祝福新郎、新娘,祝福他們像鴛鴦一樣,福祿一同安享,幸福綿綿長長。
《鴛鴦》結束,太樂丞又道:“奏樂舞,擊鼓-四節。”
但這首歌舞不同,這首歌舞從后半段開始奏起,賓客們一聽,也就知道這首歌應該只唱第四段。
這是一個貴族家庭最基本的涵養,禮、樂、詩、書都不通的話,作為一個貴族子弟也會被人笑話的。
擊鼓是一首戰爭詩,描寫的是戰友之間的情誼和誓言。這首詩拿到昏禮上來應該是不符合‘禮’的,但是太樂丞只奏第四段,就讓人直呼絕妙了。
因為這首詩的第四段,如果不聯系前半段,完全可以當做一首祝福婚姻的詩。
于是賓客們和聲唱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好,唱到這里,樂停舞止,恰到好處。
當這六段樂舞奏畢,一雙新人正好走入大堂。
此時大堂中燈火通明,家主賓客們歡笑盈盈的看著這一對璧人。
此時太樂丞命人奏起了輕緩的音樂,然后禮官大夫上前道:“飲合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