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蜀山派建立之后,天下的佛道兩家都逐漸平靜了下來。
佛門開始一心一意的在北方傳道弘法,道門也在南方發揚光大。
兩家開始互不干涉,且互不相侵。
此時的華夏南北,仍舊處于政權頻繁更替的時代。
在南方,晉國在淝水之戰后,相繼爆發了孫恩、盧偱起義,晉國國力被極大削弱。
孫恩、盧偱之亂被平定后,又在元興二年,爆發了桓玄之亂。
桓玄率軍攻入建康,篡晉建楚,桓玄稱帝后為了消除隱患,瓦解北府兵,大力剿殺北府舊將,北府軍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這個北府軍,就是當年在淝水之戰大敗秦軍的軍隊。
當年孫恩乃是道門弟子,但卻聚眾起義,不僅攻下了大批城市,還殺死了王凝之等一干晉國重臣。
這其中王凝之不僅被殺,就連他的兒子也被殘殺。
謝道韞一介女流,親提刀劍與叛軍搏殺,而孫恩更是當著她的面,殺害了她與王凝之的兒女、孫輩。
謝道韞親眼看著兒孫死在自己面前,死死地抱著唯一的外孫與叛軍周旋。
后來孫恩看到一個女子都能如此剛烈,便命人放了謝道韞,不再為難她。
謝道韞對孫恩道:“我全家已經死在你的手上,就剩這一個外孫,你若要放我,就把我們一起放了,否則就將我們一起殺了吧。”
孫恩最后將謝道韞和她那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外孫放了,謝道韞被孫恩放走之后,連夜趕到了太一觀求見桓恕。
在謝道韞見到桓恕后,將孫恩的叛亂朝廷、縱兵殺戮的事情告訴了桓恕。
桓恕聽后,當時就陷入了沉思。
這孫恩雖然是道門弟子,但他的信仰比較特殊。
他不是現下道門所傳的任何一種道義,而是當年的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也叫天師道,也可以說成是正一道。
但無論現在的天師道還是正一道,都已經不再具有當年五斗米道的性質了。
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一樣,教義都是非常極端的,一言不合就要聚眾造反。
但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屬于道門,而且其教義本就如此。
想到這里,桓恕便請來了龍虎山的張盛、以及南方如今各大宮觀的道門修士討論此事。
后來眾人達成一致,孫恩之亂必須平定。
太平道與五斗米道的教義從此要被抹除,道門要的是傳道弘法,而不是給百姓帶來禍亂。
而且如果再任由太平道與五斗米道傳播下去,以后的歷代君王都要封禁道教了。
所以由龍虎山天師府出面,協助晉國鎮壓了孫恩,后來又鎮壓了孫恩的妹夫盧偱領導的叛亂。
孫恩與盧偱被周處抓進了雷峰塔中關押,期限未定。
雷峰塔從太衍一開始想要建造的時候,就不是專門針對某一類人的。
不僅僅是用來鎮壓妖魔,更是用來鎮壓佛門、道門那些不守規矩,肆意妄為的弟子的。
孫恩、盧偱之亂平定,謝道韞了卻心頭一件大事,后來帶著外孫隱居起來,閑時為周圍百姓家的孩子教書,在周圍獲得了極大的美名和敬仰。
后來桓玄滅了晉國,稱帝之后,又想起了孫恩、盧偱之亂。
他認為,道門現在的勢力過于龐大,所以是一個極為不穩定的因素。
桓玄思來想去,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限制道門的傳播。
但是桓玄前腳剛下決定,還沒有公布,這件事就從他宮內傳了出來,迅速傳到了那些道門修士的耳中。
桓玄自從瓦解北府兵,剿殺大批北府舊將,在整個朝中極為不得人心。
但他偏偏滅晉稱帝,而且還留用了晉國當年大部分的舊臣。
所以一些大臣根本心就不在桓玄這里,當桓玄想要禁止道門的時候,那些大臣立刻通風報信,將這件事提前報給了道門修士。
最先知道的是太一觀和天師府,桓恕聽說此事后,只是淡淡一笑。
當張盛帶著青冥道長、塵禹道長、琉霜道長、至元道長、溯星道長等一眾道門大修來到太一觀的時候,桓恕心中已經有了主意。
“桓玄此人太過狂妄,竟揚言要禁絕道門。”眾人在玉清大殿落座后,至元道長首先便開口說道。
琉霜道長一身金霞仙裙,頭戴玉簪流蘇,只見她面色冰冷地道:“當初若不是我道門在淝水打退了佛門,豈能有他的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