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朝廷不幸,自先帝末年至今,已經兩遭大亂,先是董卓,繼而李傕諸賊,好在天命猶在炎漢,董、李諸輩相繼覆亡;圣上聰敏,自茲往后,我等只要竭忠盡智,則大漢尚有復興之望,卻為今之要,可一可二,事不過三,卻是斷不可再出現一個秉權亂政之奸佞了”
寧靜的夜色下,獨處漆黑車中的楊彪,努力地挺直腰桿而坐,撫摸花白胡須,這樣暗暗想道。
到了宮城外頭,楊彪從車中下來,將從者俱皆留下,獨自一個,在宦官的引導下,入到宮中。
設宴的場所便是劉協用來與臣子小范圍見面、議政的那處小殿。
沿著鋪了五色土的宮中道路,不多時,行到小殿外邊。
殿中燈火通明,亮如白晝,隱約有說話聲從殿內傳出,卻是已有大臣先到。
楊彪稍微停了下,整束了一下衣冠,接著再往前行。
一個身影晃入眼簾,他抬眼去看。
看見在他側前方不遠處,有一個官員亦是在宦官的引導下,正往殿門行去。
這個官員的個頭不低,有點削瘦,手持羽扇,昂首挺胸,行走間略顯睥睨之態。雖然楊彪看到的只是個背影,可也已認出,此人正是荀貞的謀主,現已被朝廷拜為侍中的戲忠。
三公雖無實權,但是尊榮無比,依照禮制,朝臣碰到三公,那都是得禮讓的。
因此,禮制上講,眼前的這個情況下,戲志才和楊彪碰到了一處,戲志才理當是應站住,先請楊彪入殿才對。可是,戲志才他此刻身在楊彪之前,而又夜色籠罩,他壓根沒有注意身后,因此卻是未作避讓,在楊彪的視線中,先是大步到了殿門,緊接著就徑直先入了殿內。
楊彪看到此狀,越發不快,可明知道戲志才不是故意的,又不好叫住他,訓斥於他,遂默不作聲,跟在戲志才后頭,亦入殿內。
戲志才剛到殿中,正與近處的幾個朝臣見禮,驀見到殿中先到的群臣悉數起身相迎,扭臉后看,才發現楊彪在其身后,自知失禮,慌忙持羽扇胸前,下揖行禮,賠罪說道“未知楊公在后,忠失禮處,尚敢請公恕罪”和群臣一起迎接楊彪。
楊彪示意群臣不必多禮,對近在咫尺的戲志才只是稍稍點了下頭,沒有理會他的請罪,便從其身邊緩步經過,由宦官引著,到左首最上的席位坐下。
戲志才倒是沒有因楊彪對自己的忽視而生氣,依舊意態灑脫,待楊彪落座,亦由宦官引導,到給他備下的坐席坐下。
劉協今晚主要召了荀貞與楊彪、趙溫、張喜、陳紀等公卿,伏完、董承等幾個外戚、將軍,以及少數重臣,還有戲志才、荀彧、陳群三個荀貞最為重用之人參加宴席,人數不多,大約二十來人。有的已經來了,沒有來的陸陸續續,相繼到至。
將近二更天時,預備下的席位已經差不多快要坐滿,趙溫、張喜、伏完、董承等悉數已到,而三公以下、九卿以上,卻還有一張席位空著,這席位是荀貞的坐席。
楊彪盡管目不斜視,端坐席上,卻也余光注意到了,滿殿席位只空了兩個,一個是荀貞之席,一個是殿角的一個席位。他不滿想道“難不成,還敢比圣上晚到”又奇怪,那殿角之席是給誰留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居然也敢姍姍來遲
門口傳來了報禮宦官的尖利嗓音“車騎將軍、錄尚書事、司隸校尉荀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