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不禁嘆道“想當年,與公初見時,我尚未而立,公正當盛年,歲月如白駒過兮,公已過花甲,而我已三旬愈半,近不惑之齡矣未知貴體何如都還好么”
“多謝明公關心。我雖已是暮年,然身體倒都還好,沒甚么大毛病,精力也自覺還足自認為,還能再為朝廷效忠,再為明公盡綿薄之力”孔德盡管年邁瘦小,一番話說得豪氣干云。
也許是因為上趕著的反而不香,但更多的緣故,還是因為孔德其人的秉性不為荀貞所喜,早年孫堅還活著的時候,他身為孫堅之府吏,而卻就屢屢向荀貞示好,在荀貞看來,頗有賣主求榮之嫌,同時,亦是為了避免引起孫堅的猜疑和不快,所以他兩人雖是故交,但荀貞與他之間的關系,向來是孔德這頭熱,荀貞這頭比較淡。
聽了孔德此話,荀貞撫短髭笑道“公可謂人老心不老,老而彌堅好啊,現今海內動亂,漢家值多事之秋,正是需要如公這樣的德才兼備之士,為漢家竭忠效力之時,我亦愿與公同心共德,佐助圣上,苅賊掃逆,砥定四方,以重興大漢”
孔德慌忙賠笑說道“我以微末之身,怎配與明公同心共德倘能攀鳳尾,為明公之匡扶漢室,能夠出些小小的力氣,而或些小小的功勞,便已心滿意足。”
荀貞手撫短髭,笑了一笑,說道“孔公,我聞諸葛瑾說,公言有要事,要對我講”
孔德收起笑容,面轉凝重,說道“回明公的話,我確是有一件要緊的大事,進稟明公。”
荀貞說道“是何事也”
孔德扭臉,往空蕩蕩的堂外看了眼,收回目光,聲音放低,說道“明公,前些天,侍中戲君召我,向我問了一事,便是衛將軍是不是有和長沙太守張羨私下謀議,欲取荊州。敢問明公,不知戲君召我相詢的衛將軍與張羨有無此謀此事,明公是否知道”
果然和荀貞猜料的一樣。孔德是為了這件事來求見的。
荀貞不動聲色,說道“志才向你問這件事了么伯符與張羨謀取荊州我倒是不知。”
孔德豈會不知荀貞這話非是實言
但以荀貞與孫策間的關系,荀貞的確也是不好承認他已知此事。
孔德便就由荀貞說去,也不做追問,更不會將荀貞的沒說實話戳破,於是順著荀貞的話,說道“原來明公對此不知。好叫明公知曉,侍中戲君問我此事的時候,我對此事也是毫不知情,但在戲君問過我后,我把這事兒放在了心上,特地回了平輿一趟,經多方打探,終是把此事探明探明以后,我就趕緊回來許縣,今天下午才到的許縣,不敢多停,即來求謁明公。”
說到這里,孔德把話語頓住。
荀貞說道“探明了什么”
孔德這才接著往下說,說道“啟稟明公,衛將軍與長沙太守張羨通過桓階,私下謀議,欲取荊州此事,還真是有”
戲志才奉荀貞之令,就此事分別試探了孔德、高承等人,高承也不知到底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反正回答戲志才的是他不知道;而至於孔德,他是真的不知道。戲志才什么也沒問出來,他把這些都已經稟報過給荀貞。不妨多說一句,戲志才對高承、孔德等的試探,實也沒有指望會能問出個什么來,真實的目的是想通過“試探詢問”,來讓高承、孔德告訴孫策,荀貞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好讓孫策最好能夠自己放棄“與張羨謀取荊州”的此個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