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說道“明公,呂布無謀,因此他才會生起此意,好在其部將高順等非是庸人,還是知道呂布萬萬不能進朝的,他與孫策有仇,如果進朝,必然性命難保,故已將他勸說阻住。明公,以下吏之愚見,當此之時,對於呂布,宜當懷柔。”
“懷柔”
楊弘說道“明公,下吏以為,當前就此的最好對策,宜當是擇遣一個能言之士,趕赴江夏,把不可入朝的理由,當面向呂布曉喻清楚,讓他熄了此念,同時把明公對他的恩義,向他宣示明白,讓他感恩明公;另一方面,并使此吏秘見張遼,招攬張遼為明公所用。”
袁術怒氣稍減,說道“曉喻呂布不可進朝,你說的這一條我明白;然招攬張遼,這是為何”
“明公,呂布所以得陣斬孫堅,是因張遼所獻策故。呂布有意入朝此事,就連南陽現都已知,張遼肯定也是已知,張遼既已與孫策有此殺父之仇,而又知呂布竟有入朝之念,他此時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惶恐害怕。明公,若於此際,秘密招攬之,定可得其投附明公麾下”
袁術不以為意,說道“張遼北邊粗鄙之夫,且年未三十,只不過是個小子罷了,我便是招得他到麾下,又有何用難不成,他還能取代呂布,為我對抗荀貞”
楊弘說道“明公,張遼雖邊地人,盡管年輕,可從他於兵將敗時,向呂布獻策,最終反而得斬孫堅,即可看出他頗知軍略,其人有謀;又下吏聞之,其部將士也都驍勇敢戰,便是呂布,也甚敬他。若是能把他招攬到明公麾下,對明公有兩個好處。”
袁術問道“哪兩個好處”
楊弘說道“能以此弱呂布之勢,用他制衡呂布,使呂布不敢再與明公生異心,此好處之一也;其人既然知兵略,有謀,明公只要對他籠絡得當,將來必能為明公鷹犬,此好處之二也。”
“一個邊鄙小子,有你說的這么重要么”
張遼不但家在并州邊地,其家并且在并州也算不上冠族,加上他年歲不大,不被出身汝南袁氏,自以為族望、己名海內無人可及的袁術看得起,正是情理之中。
楊弘賠笑說道“明公,弘之此策不費什么功夫,如果能成,卻是頗有好處,弘之愚見,明公何不試上一試”
袁術想了一想,說道“也罷,你剛才說最好是遣個能言之士,來擔此面喻呂布、招攬張遼之二任。我看此二任,非卿莫屬。曉喻呂布此事,就交卿來辦,順便為我招攬張遼,收其為用這事兒,也就由卿一并辦了,卿意何如可愿為我走這一趟”
楊弘下拜,說道“明公之令,下吏怎敢不遵”
正事說完,宿醉的后遺癥一個個的來,頭疼難受,復且腸胃也越來越不適,澎湃翻滾,袁術難以再坐,就叫楊弘自去,扶著趙宦官,由婢女們陪從著,奔赴溷藩。
事不宜遲,便於次日,楊弘離了南陽,往江夏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