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問道:“第三條呢?”
“這頭兩條以防御為主,我之第三條,意以脅攻為主。”
程嘉總算有了說話的機會,他說道:“明公是要檄令兗州、青州的駐兵作勢威脅冀州東界?”
“正是如此。”
荀彧問道:“敢問明公具體打算如何調動、安排?”
“青州方面,已檄子龍、田楷入駐平原郡,我意再檄仲仁,令他大張旗鼓,增兵濟南;兗州方面,我意檄潘璋在東郡秣馬厲兵,并檄文謙,令他率部出山陽郡,西駐入濟陰郡。”荀貞環顧堂中諸人,問道,“卿等以為何如?”
眾人皆無異議。
郭嘉笑道:“明公此三條,前兩條是守,后一條是作勢攻,堪稱攻守兼備,再加上幽州劉和、鮮於輔、閻柔的配合,足能將袁本初鉗制在冀,令其不得南下半步矣。”
勤王長安這一仗,不但增長了荀貞政治上的名望,也不但使他獲得了“奉王命以討不臣”的大義,并且此戰之后,於整體的戰略態勢上,他也占據到了對袁紹的相對主動。
通過得到弘農郡,荀貞穩固了他對河南尹的控制。冀州東邊是青州、兗州,南邊是河內、河南尹,穩固了在河南尹的統治,亦就等於說是,荀貞現下對冀州基本形成了一個東、南兩面的半包圍。
——隨著幽州已向朝廷表示服從,那么在消滅掉公孫瓚后,袁紹若是不能盡快地把幽州打下占據,冀州周邊的戰略環境還會進一步惡化。好在一點,袁紹提前已在并州布局,把高干、曹操派到了并州去,算是保證了冀州西邊的環境安全。
當然話說回來,一方面看,是荀貞對袁紹眼下形成了半包圍,但反過來看,袁紹和荀貞兩邊地盤接壤的地段太長,又何嘗不是袁紹隨時都能選擇其中一點向荀貞發起進攻?特別是東部青州、兗州和冀州交界的地段,除了黃河,荀貞這邊無險可守,黃河一旦被袁紹突破,兗州腹地就將任由袁紹部的兵馬馳騁,因是,這個半包圍只是“相對”而言。這些且不必多說。
話既到此,卻是不妨再提一下張揚。
也正是因為荀貞穩固了在河南尹的統治,對袁紹基本形成了半包圍,故而張揚所控之河內郡在當下的重要性才會得到提升。當前的情況下,河內郡事實上已經成為冀州南部與荀貞地盤間的緩沖地帶。又也正是出於此故,張揚才敢遣使入朝,才敢向荀貞示好,而袁紹對他的這些舉動卻能暫加忍耐。但又像荀貞說的,凡事還是要靠自己,與呂布相近,張揚的示好亦是不足為信的,可以確定,在將來與袁紹的抗衡中,荀貞如果落到下風,張揚他必然搖身一變,又會去緊緊抱住袁紹的大腿。故而張揚說的那些“愿為荀貞抵御袁紹南下之屏藩”這類的話,荀貞也就是聽聽,亦就罷了。因在剛才說到防御袁紹的三條對策時,荀貞壓根沒涉及張揚。
三條對策,兩條守南線,一條威脅進攻東線,有攻有守,甚是全面。
這第二件防范袁紹此事,也算是已經議定。
戲志才說戰前需先做好三件事,這前兩件,荀貞都能料到是什么,卻第三件,荀貞一時沒有想到是什么,便問戲志才,說到:“卿言三事,這第三件事是什么?”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