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是袁術軍府諸吏中位置最高者,坐席因也最尊,處在袁術的左手首席,坐的是個獨席。相比堂中諸吏以及李業,楊弘可算是鎮定許多,他慢慢地撫摸胡須,一邊想,一邊回答袁術,說道:“明公,號稱十萬步騎,那只是夸大之辭,以弘度之,車騎此犯我我南陽之兵,肯定是沒有這么多的。”
袁術說道:“沒有這么多?”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正式的商議對策之前,先把荀貞那邊進攻南陽的兵馬到底會有多少給搞清楚,既能就此,在這個基礎上,而再商討具體的應對之策,同時也能借此把堂中諸吏震驚、恐駭的情緒給安撫下去,不失為一個好的著手之點。
楊弘答道:“明公,荀貞之本在潁川郡的兵馬總共是有萬人,前些時,他以馳援段煨為由,分別從徐、兗調兵入許,從徐、兗他各調了多少兵馬,雖然現下尚未偵知,我等尚且不知,然常理料之,扣除必須留下的守御當地之兵,他能調動的,最多兩萬步騎了不得了!如此,縱再加上衛將軍所部,他這次來犯我南陽之兵,最多也就是不到四萬步騎。”
“最多不到四萬步騎!”
楊弘說道:“明公,我斷定他最多只有不到四萬步騎,還有一個依據。”
“是何依據?”
楊弘說道:“便是勤王時,車騎所動用的兵力,據郭汜說,也就三萬上下,請明公試想,勤王這等大事,他才用兵三萬,這說明什么?這說明車騎手上能用的兵馬也就三萬左右罷了。”
袁術揚著腦袋,想了一想,與楊弘說道:“卿所言甚是,按卿這么一分析,此回他寇我南陽之兵,確實也最多只會有三四萬人。”
楊弘看了看袁術,又顧視了一圈堂內諸吏,說道:“明公,諸君,既然車騎所能用之兵至多三四萬步騎,那以我愚見,這一次他來犯南陽也就不足為懼。”
不論戰斗力,單從兵力來說的話,袁術本部有兩三萬兵,加上郭汜部萬余,這就已是四萬多步騎了,要是再算上呂布那數千人,總兵力可達五萬,荀貞若是只有三四萬人,那確是無甚可懼的。
——卻是說了,為何袁術只有南陽一郡之地,而他就有三萬上下的兵馬,荀貞已有三州之地,這次來攻南陽卻只有三萬兵馬可用?原因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三個緣故。其一,南陽雖只一郡之地,然民口眾多,往年太平時,民口有二百四十余萬,現雖大亂已久,猶有口數十萬;其二,袁術在南陽行的涸澤而漁之政,他壓根不在乎百姓的死活,強征兵、強募糧,是以數十萬口,加上郭汜、呂布兩部,他能養四五萬兵;其三,袁術在南陽是主場作戰,他可以把他所有的兵馬都計算其中,荀貞則不然,他還要分兵留守各地,還要分兵防備袁紹等。三個緣故綜合,故而荀貞能動用打南陽的只有三萬兵,袁術能動用守備的則比他多,有三四萬人。
堂中一人說道:“便如長史所言,車騎此來犯境,所用之兵最多只有三四萬,可是還有襄陽劉景升!他一定是會響應車騎的,若他也來寇我,那兵力上,我軍恐怕就不能占上風了吧!”
楊弘說道:“我軍與劉景升交戰多年,他能有多少兵馬可用,難道君心中還沒有數么?他雖名為荊州牧,長沙太守張羨等素來對他不服,是以他實際能用的人力、物力也就南郡、江夏郡兩郡之民、物而已。江夏黃祖部需留備呂布,他斷難調用,因他所能用者,也就南郡一郡之兵。除掉留守的兵馬,他即使響應車騎,可遣之兵也就數千,頂多萬人罷了。”
袁術連連點頭,說道:“長史所言甚是!”
楊弘說道:“明公,車騎三四萬眾,劉景升數千或萬人,他兩方合計,無非四五萬眾,而明公可用之兵,五萬之眾!既已勢均力敵,明公且稍占優勢,車騎其雖突然來犯,故是弘以為,何懼之有!”
楊弘的一番話出來,不但使袁術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堂中諸吏的心情也漸漸平靜下來。
楊弘趁分析荀貞、劉表兵力的時間,已經調整好了思緒,他接著與袁術說道:“明公,而且除了兵力上我軍占優以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在我軍手中。”
《三國之最風流》無錯章節將持續在筆趣閣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筆趣閣!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