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就是建議袁紹幫助袁術。
幫助袁術的理由很簡單,還是那四個字,唇亡齒寒。
沮授當時對袁紹說道:“明公,車騎既擁三州,兵強馬壯,復挾天子,出入王命,今大河以南,不為車騎屈服的,只剩下左將軍一人了!如果南陽再被車騎占據,那么大河以南,只怕就再沒有敢抗衡車騎的人了,而荊、揚二州將為車騎有矣!而又如果荊、揚二州為車騎竟有,車騎之勢,不可制矣!是以下吏愚見,無論如何也不能坐視南陽為車騎所得!於今之計,明公宜即刻擇選精卒,南渡河,急攻洛陽,脅潁川郡,從而逼使車騎回師,以解左將軍之危。”
黃河自西而東,到河內、東郡以后,折往北上,把北部華夏分成了西北、東南兩個大塊兒。
河東、河內、并州、冀州、幽州在黃河的北邊和西邊。弘農、河南尹、豫州、兗州、徐州、青州在黃河的南邊和東邊。荊州、揚州更在豫、徐之南,所以也可稱是在黃河南邊。
現如今,黃河東邊、南邊還沒有被荀貞完全占據的地方,只剩下了荊州、揚州,而在此二州之內,又如今敢和荀貞對著干,不害怕荀貞的軍事實力、敢不聽從朝廷命令,而且還擁有著較高名氣、有著較強大實力的,則是只有袁術。
——不管這個不害怕、不聽從是不是因為狂妄自大,但至少他敢和荀貞叫板。
那么如果袁術再被荀貞消滅掉,的確如沮授所言,就算荊、揚二州不可能立刻就會被荀貞全部占有,可這二州之內,也確是就將很難會再有敢挑頭與荀貞對著干的人了,如此,在有朝廷在手的情況下,荀貞便大可慢慢地把這兩州納入到朝廷,或言之,也就是納入到他的有效統治之中。而又如果等到那個時候,荀貞的勢力就將會明顯的強過袁紹了。
荀貞現下實際控制的區域已有徐、青、兗三州,往年太平之時,這三州都是富庶之地,現今雖經戰亂,可比起其它地方,也還算是富庶的,——尤其徐州,徐州是荀貞最早平定的,除了多年前的黃巾之亂和伐陶謙之戰,徐州本土這幾年基本沒再經歷過什么戰事,在荀貞的良好的治理下,幾年的發展下來,時至於今,徐州實際上早成了荀貞的糧倉。
這已經是很強大的實力了,如果再由他得了荊、揚二州,然后再加上豫州,六州之地,袁紹何能抵擋?哪怕袁紹那個時候已把幽州、并州全部占據,十之八九也是無法抵擋的。
冀、幽、并三州,民風勁樸,皆出精兵,并產良馬,幽、并北部且有鮮卑、烏桓等各部胡兵可用,若是能盡得此三州,軍事上的力量,袁紹可能不遜於荀貞,甚至可能會強於荀貞,可打仗,打的不但是軍事上的力量,打的更是財力、民力,相比黃河東、南那六州的富庶、充足的民力,冀、幽、并三州的戰爭潛力顯然不如。
即使前期和荀貞的對抗能夠與其平分秋色,或乃至占據上風,可隨著時間的一長,隨著荀貞那邊人口、產出的源源不斷,袁紹就必會落入下風,而極有可能最終為荀貞消滅。
——這還是在沒有把朝廷為荀貞所控的這個荀貞於“大義”上的優勢算在其內的條件下。
所以,盡管袁術昏聵,且他占的也只有南陽一郡,看起來好像是遠不如荀貞、袁紹,并非是當今天下一等一的諸侯,然而他對於袁紹來說,卻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用處的。
差不多每件事都反對沮授的郭圖,這一次贊同了沮授的意見。
他與袁紹說道:“明公,下吏近得了幾封陽翟族人和下吏昔年在潁川時之舊友的書信,此些來書中,皆有言道,因荀貞在許縣屯田,不用潁川士民供給軍糧之故,潁川之士民於今對荀貞居然頗是贊頌有加,又言說圣上而今對他也是甚為信用,雖仍有太尉楊公等沒有被荀貞蒙騙住,依然對他懷有警惕,然若長此以往,還真是只怕他荀貞之將會在朝中立穩腳跟矣!”
帶著對潁川士民竟然因為“小惠”而就被荀貞蒙蔽和劉協昏庸,不辨忠奸的失望,酸溜溜地說了一通后,郭圖接著說道,“則若南陽再為其所得,挾此克勝之威,據潁川以為根本,北控兗、青,東提豫、徐,南而經營荊、揚,是荊州、揚州果有為其吞并之可能!這種情況絕不可視其出現!下吏因亦以為,南陽不可不救,左將軍不可不援!監軍此策,明公不妨采用。”
比之政治上的能力,袁紹到底比袁術強。
袁紹不像袁術那樣,事到危急關頭了,還因為面子而不肯向袁紹求援,他卻是在聽了沮授、郭圖兩人的意見后,當機立斷,暫放下了與袁術間長久以來的不和,立刻作出了援助袁術,務使南陽不為荀貞所得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