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了看他倆,灑脫笑道:“賢昆仲俱高明之士,明眼人面前,咱們不說暗話。本初不讓我回太原,名義上對我講的理由是需我助他殲滅公孫瓚,可實際上本初之用意為何,無須我講,想來賢昆仲二人亦必是知道的!”
辛評、辛毗兄弟當然知曉,兩人都是默不作聲,沒有接曹操這句話的腔。
曹操不以為意,摸著胡須,左顧右盼,仍是目光炯炯,透出和善懇切之色地看著他兄弟兩人,繼續說道:“本初之意,咱們心知肚明。不滿賢昆仲,本初有這個念頭,我可以理解,也不生氣,但當此之際,本初這么做,我卻以為,未免就不合時宜了!不知賢昆仲以為然否?”
再不開口就不合適了,辛評問道:“將軍的意思是?”
曹操說道:“袁公路現已為貞之所滅,正如我等今日堂上所議,如此一來,荊、揚二州遲早也會被貞之所得!也又正如我堂上時所說,現下若想抗衡貞之,只憑冀州是不足夠的,加上幽州也還不夠,必須得擁冀、幽、并三州,勉強才能應付!冀、幽、并三州,依靠君等之才干,本初先擊退公孫瓚之犯,繼安州內,復剿黑山諸賊,於今冀州大致已然安定;而亦因君等劃策之功,公孫瓚現已然行將敗亡,有淳於瓊統冀州主力往攻易縣,易縣之克,指日可待也!候公孫瓚敗亡,劉和諸輩不足慮,有君等佐助,是幽州,本初也可以從容得之。卻獨并州,若留我在鄴,而使高元才一人在并,我敢請問賢昆仲,以為只憑高元才之能,他可以把并州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全、徹底地為本初拿下,并編練出一支可戰、敢戰的強兵么?”
袁紹夸贊高干文武兼資,高干也的確有文武才略,不然的話,袁紹也不會放心把并州交給他,如果能給他足夠的時間和足夠的支援,他即便不能將并州北部的胡人們盡數收服,可至少安定住太原郡、上郡的局面是不成問題的。
可問題是,荀貞崛起的速度太快,現在已經沒有了充足的時間給高干,并且也沒有充足的援助可以給高干,這樣,只靠他雖然有,卻絕非可稱極其出眾的才能,他肯定就萬難將并州在最短的時間內為袁紹拿下。
辛評、辛毗兄弟二人對此,俱皆知道。
辛評遲疑了一下,說道:“高元才雖文武兼備,然才略不及將軍。若只他一人在并,短日內恐難為大將軍盡取并州為用。”
曹操神色轉為凝重,撫摸胡須的手也不再動了,只是半握著胡須,但仍然看著辛評、辛毗兄弟,目光中的誠摯沒有變,他說道:“并州如不能盡快拿下,那么就算是得了幽州在手,可冀、幽二州,也未免局促,是不足以抗衡貞之的!一則,人力、物力不夠;二者,地形不好。”
“地形不好?”
曹操說道:“冀州西為太行山,綿亙數百里,南、東為大河,亦即,冀州等若是被包在了太行、大河之間,等得了幽州之后,雖然往北的道路可以由此打開,可幽州南北窄短,只五百里便是塞外,冀州所處的這種地形,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是一間狹長的屋子而窗戶緊閉,不能透氣,試問之,以此何能與貞之對抗?反觀貞之,卻是東達海濱,西至關中,南至荊、揚,四通八達,進退自如,是若單以冀、幽為憑,早晚必為貞之所敗!因此,於今之計,我以為,必須要將并州盡快拿下,拿下之后,再西連關中諸將,并再尋機設法,奪下青州,如此,就不但能使冀州這間本是緊閉的屋子,打開東西兩面的窗戶,且再有一比,譬如一人,幽、冀為其頭、軀,并、青為其兩臂,以冀為本,展兩臂而迎敵,至此本初乃方可有勝貞之之機也!……賢昆仲!也正是因此,所以我才再三向本初請求還太原,卻奈何本初竟是不許!”
曹操的這兩個比喻打的很形象,辛評、辛毗兄弟皆以為然。
曹操誠懇地看著他倆,說道:“我冒昧求謁賢昆仲,所為者即是此事!我還太原的話,毋庸諱言,對我肯定有好處,但對本初更有好處,因我言之,既是私事,更是公事!賢昆仲如果贊成我的此言,我便敢有一請。”
曹操說得很對,就算把幽州也拿下,冀幽二州連成一塊,南北的縱深固然是差不多夠了,可是東西的縱深卻還是太狹窄,沒有得到絲毫的改變,而且民力、物力各方面也不能和荀貞相比,但如果把并州完全地拿下,情況就會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