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的確不用荀貞說,孫策也都知道。
他說道:“此四縣系江夏北部之屏藩,對江夏郡言之,地位十分重要。”
“正是,伯符,此四縣既然對江夏郡這般重要,黃祖又生性剛強,不是個肯退讓的,則以我料之,他即便懼你我兵強,應該不會直接遣兵來搶,可他是出自江夏黃氏,在江夏的聲望很高,卻他也一定會想盡其它的各種辦法,來搞得此四縣雞犬不寧。”
“別的各種辦法?”
荀貞說道:“比如說,他挑動此四縣的豪強,對抗朝廷任命的本縣長吏,又比如說,或者干脆勾連山賊,掀起此縣之內亂,……伯符,若出現這類情形,你說該何以應對?”
“黃祖若敢挑動內亂,策愿引兵,為明公鎮壓!”
荀貞踱步到堂門口,往堂外的天空眺望了兩眼,轉過身來,笑著向孫策搖了搖頭,說道:“伯符,不是什么事情,都能一殺了之的。只以兵威,是難以得到士心、民心的。相反,殺戮過盛,反而有可能會導致你我在荊州的名聲大壞,將不利於日后。”
“那以明公高見,該怎么辦?”
荀貞說道:“我與奉孝討論過這件事,不外乎兩策。”
“敢問明公,哪兩策?”
荀貞說道:“一策是,找個機會,另授它人來做江夏太守,另一策是……”荀貞回到案邊,從案上的匣子里翻出了兩封書信,到孫策所坐席前,把這兩封信遞給他,說道,“你看看。”
孫策趕忙起身,恭恭敬敬地把這兩封書信接住,先將一封放到案上,把另一封打開,三眼并作兩眼,將之看完,目光落到這封信的署名上,是宋憲;將這封信放下,拿起另一封來看,仍是一目十行,看過內容,這封信的末尾落的名字,是魏續。
兩封書信看完,孫策又疑又喜,看向荀貞,說道:“明公,這是?”
荀貞說道:“前些時,呂布不是給我來了封書信么?他那封書信來后不久,我就接到了宋憲和魏續的這兩封求降書信。伯符,我和奉孝商討出來的這另一策,便是接受宋憲、魏續的求降,然后待安定下汝南后,攻呂布之時,以宋憲、魏續響應於內,這樣,就既能為文臺報仇,且得了此四縣后,完全可以留宋憲、魏續守之,亦即,這四個縣還能落到你我的掌控之中。”
孫策聽到這里,又有些不明白了,他說道:“可是明公,如果按明公所說,黃祖是一定要把這幾個縣拿到手里的話,那么就算是換了讓宋憲、魏續他們留駐此四縣,結果不還是一樣,黃祖他仍然會謀圖此四縣么?”
荀貞頷首說道:“不錯,黃祖他一定還會謀取這四縣,但把宋憲、魏續留駐在此四縣,卻與你我留兵屯駐是不同的。”
“不同的?”
荀貞回到主位坐下,撫頷下短髭,微笑說道:“對,不同的。伯符,你想一想。”
孫策仔細地想了會兒,大概的想明白了,說道:“是了,如果是讓宋憲、魏續留駐在此四縣的話,明公就相當於是置身事外,相對來講,便占據了主動;而如是我軍留駐,就是置身其內,一旦有事,就會陷入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