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再次日,跟隨荀貞伐袁術的郭嘉、陳儀等士,齊聚議事帳中,卻是在荀貞的主持下,和劉表等進行了一場清談。昨日演武,今日論道。演武威風凜凜,論道亦占上風。
清談散后,陳儀起疑,說道:“明公,久聞劉荊州有清談之才,可是今日談論,卻見他并非十分出色,果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么?”
郭嘉聞言,笑了起來,說道:“倒非名不副實。”
“哦?那卻為何未曾聞其出眾之論?”
郭嘉笑道:“你沒有看見么?今日清談,劉景升常心不在焉,必因此故,而言論尋常。”
陳儀想了想,還真是這么回事,便問道:“卻也怪了,則又為何他心不在焉?”
郭嘉與荀貞相視一笑,兩人都沒有與陳儀過多解釋。
見劉表的當天,就對劉表說,打算舉薦蔡瑁為南陽太守,并於當天夜里,請蔡瑁過去相談,又這兩天中,荀貞時時處處對蔡瑁都表現出了親熱的態度,——荀貞做這些事所為的,可不就正是為了讓劉表“心不在焉”么?
接下來幾天,荀貞去檄南陽各縣,命各縣之縣令長,俱來宛縣,謁見劉表。劉表是荊州牧,既管政,又管軍,是當之無愧的荊州長吏,南陽郡作為荊州的轄郡,各縣令長來拜見他是應該之事。
南陽郡的這二三十個縣令長,有的是朝廷早前所任,有的是袁術后來自任,荀貞打下宛縣后,這些縣令長已經來過一次宛縣,拜見過荀貞了,對於他們各自在本縣的治政情況,荀貞亦已有了解,荀貞已有決定,部分留任,部分免職,部分惡劣者,將待治罪,這些決定,等荀貞回到許縣后,他就上表朝廷,進行實施,卻也不必多說。
這日,劉表向荀貞提出告辭。
此次見劉表的目的已經達到,一則,穩住了“盟友”的關系,二則,定下了由蔡瑁出任南陽太守,三者,又通過各種舉動,成功地引起了劉表對蔡瑁的猜疑,其四,彼此雖未明言,但很默契地都承認了對方的實際占領區域,故而荀貞也就沒有留他,允許了他回去襄陽。
蔡瑁現尚未得朝廷任命,他因跟著劉表一同回去。
臨別之際,荀貞分給劉表、蒯良、蔡瑁等人贈禮。
給劉表、蒯良等的皆是貴重禮物,唯給蔡瑁的禮物不重,一柄劍罷了,然劍者,君子武備,此物乃是士人隨身所帶之物,卻是顯出了親近之意。
送走了劉表等,荀貞在宛縣又待了兩天,各項需要處理的軍政事務,都處理完畢以后,他留下了臧霸、文聘、於禁率部駐扎宛縣等地,徐晃於此戰中立下了不小的軍功,荀貞已向朝中表其功勞,給他了千余兵卒,把他也留駐在了南陽。
安排過駐兵事宜,荀貞、孫策率部離宛。按照禮儀規制,打完仗,回到朝中后,還要進行獻俘、告廟的儀式,孫策現為朝廷的衛將軍,因沒有直接回平輿,而是跟著荀貞,也回了許縣。
到了許縣,朝中百官奉劉協之令,迎荀貞、孫策凱旋。
在郊外,與群臣相見,荀貞自是謙遜不已,未著鎧甲,亦未戴冠,裹幘長袍,腰佩長劍,此時觀之,又哪里有剛剛親自率領三萬虎狼之士,打下南陽,消滅了割據南陽數年之久,亦是海內有數諸侯之一的袁術的威風?若不相識者,這時看荀貞,分明就是一個儒雅的士人。
袁氏四世三公,袁術雖罪大惡極,然其先前被荀貞獻到朝廷的他的兩個從弟和兒子們,卻在與袁氏有舊的朝臣們的請求下,劉協未治罪與之,只是把他們逐回了家鄉,荀貞在祭廟過后的次日,把張勛、李業等這些袁術帳下的重要部屬也都獻給了劉協,劉協亦按荀貞的建議,除李業和少數人未有錄用外,剩下的,大多不但免治其罪,且還都任給了官職,用在朝中。
祭廟、獻俘、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忙了三四天,卻於這天,荀貞回到許縣之后的第一次朝會上,一人上表劉協,提出來了一個讓楊彪等人為之色變的建議。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