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還禮不迭。他不知這兩個年輕人的姓名,但看著眼熟,似也是那夜曾包圍過亭舍的,說道:“是從大王里的么?走這么遠,辛苦了。且坐下喝點溫湯,潤潤喉嚨吧。”溫湯就是開水。煮熱的水稱之為“湯”。
兩個年輕人說道:“不敢叨擾。仲兄走前交代俺等,為不給荀君惹麻煩,尋常時候,要俺們最好別來亭舍,今曰要非孝順老夫人,俺們絕對不敢來的,這就告辭。……,聽三郎說起,說為防冬月寇賊,荀君打算召人備寇?”
“正是。”
“不知還缺人手否?”
“兩位何意?”
“若缺人手,俺們可以招呼幾個兄弟,來為荀君助助人場。”
他們是大王里的,和荀貞不是一個亭,怎么能來?他委婉地說出了這層顧慮。兩個年輕人對視一笑,說道:“俺們亭與繁陽亭地壤相連,本就該相望守護。只要荀君不反對,俺們自然有辦法來。”
荀貞“備寇”是為打造班底,既然他們這么說了,自無不允之理。兩個年輕人再又向許母跪拜,告辭離去。
等他們走了,荀貞瞧那一堆的衣物、鞋襪,以及雞蛋、吃食,問許季:“家中被封查了,這些東西怎么拿到的?”
許季答道:“不是從家里拿的。我去尋了兄長的幾個朋友,他們湊出來的。”
荀貞立時對他刮目相看。都說“江山不幸詩家幸”,人亦如此,順風順水中成長起來的人在某些方面,比如靈活變通、為人處事上遠遠不如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人。許季本只是埋首經書的書呆子,經歷過這番挫折后,經歷過前天敬老里的遭遇后,明顯有了轉變,學會了“狐假虎威”,知道了運用他兄長許仲的影響力。
許季似乎感覺到了荀貞驚訝,面上帶紅,改變話題,問道:“程君是不是碰上什么事兒了?我早前出去時就見他在前院舉石,怎么現在還在那兒舉?”
荀貞善解人意,不再追問,順著他的話題說道:“也許是和誰鬧別扭了。問他,他也不說。”
杜買笑道:“三郎,也來嘗嘗蜜漿。”
話題很快從衣物、程偃轉到了對蜜漿的品評上。
……
下午,繁兄弟回來。
次曰上午,黃忠回來;快到中午,陳褒回來。諸人重新齊聚亭舍,針對“備寇”之事做了仔細的討論。杜買、繁尚提議,在里民集合前,最好先去一趟馮家打個招呼,把他們今年應出的米糧征收過來。荀貞從善如流,當即答應了,卻沒想到,這一遭去,見識了一回甚么叫坐井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