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隊列排好,荀貞站在前邊正中,大眼看去,高低不平、肥瘦不一,且歪歪扭扭,松松垮垮。有抱膀子的,有手揣到袖中的,有聳肩的,有駝背的,有左顧右盼的,有勾頭撓腮的。這讓見慣了后世軍隊整齊隊列的他很不適應。不適應也沒辦法,他自我安慰地想道:“初次召集,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不錯了。不管怎么說,至少人都來齊了。至於隊列種種,且待曰后再說。”
他亂世自保的班底很可能就是眼前這些人的一部分,故而不愿給諸人留下“嚴苛刻薄”的第一印象,裝出滿意的樣子,笑著對安定里的里長說道:“貴里諸民皆朝氣蓬勃,龍馬精神啊!”
“龍馬精神?”
安定里的里長將這個詞兒品味再三,越品味越喜歡,對里民說道,“聽到了么?荀君夸咱們龍馬精神!咱們安定里就是要龍馬精神!龍馬精神安定里!”時人好起綽號,他喜歡這個詞兒,立刻就將之安在了本里的頭上。
他說話,他的侄子不能不捧場,史巨先大聲應道:“多謝荀君夸獎,龍馬精神安定里!”
里民們受到了感染和影響,也都紛紛高呼:“龍馬精神安定里!”雖然語調不齊,甚是紛亂,但至少音調夠高,聲音夠大,倒是給他們這新編成的兩“什”添加了一分“蓬勃朝氣”。
此實為意外之喜,荀貞與黃忠、杜買、陳褒等亭舍諸人皆笑了起來。
……
按編成安定里的辦法,依次給諸里編好。
……
從諸里人陸續來到開始,荀貞就一直在觀察他們。
要比兵器、著裝,安定里最好,不愧是本亭最富裕的。
而要比驕橫之氣,北平里第一。他們來的人最多,三十個人,可能是仗著人眾,也可能是往常在里中跋扈慣了,方才與春里的小摩擦,就是他們引的頭。好在有他們的里長蘇匯以及大、小蘇兄弟彈壓,才只是止步在眼神較量,沒有攘臂動手。
而若講對荀貞的敬畏,南平里的里民最為敬畏。這大概與荀貞扣押了他們里的無賴武貴有關。在江禽、高甲、高丙等人來到時,他們微微起了一陣搔動,不過很快就安靜了下去。被許仲殺的王屠是他們里人,所以面對許仲的朋黨時,他們難免情緒復雜。
繁里、春里沒啥特別的地方。
若強要給他們找一個,那就是繁里的人年紀都比較大,普遍三旬往上。
而相比別的里,春里的人比較團結。在別里的里民四下亂竄、找親戚、熟人說話時,唯有他們聚在一塊兒,沒有亂動。這應該是因為他們里的人最少,只有三五個,所以較為凝聚。
而最為和善、人緣最好的是敬老里,給他們打招呼的人最多。荀貞聽了一下,那些打招呼的人大多都是家中曾有人得過病,后來吃了敬老里的符水,因此痊愈。
荀貞忍不住為此暗暗擔憂,明面上的太平道信徒大多在敬老里,但潛在的太平道同情者呢?
當然,不能說所有的太平道信徒都會參加黃巾起事。荀貞記得,好像就有個太平道信徒在黃巾起事即將爆發前,向朝廷告密,并且這人在太平道中的地位似乎還挺高。但是,相比不信太平道的人,在他的轄區內,太平道的信徒每多一個,或者太平道的潛在支持者每多一個,在即將來到的亂世中,他遇到的危險就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