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貞之心愿,只求百姓安康,雖然累,樂在其中。”
他說的很老實,的確累,但累得高興。朱敞為之一笑,說道:“‘百姓若能安康,累亦樂在其中’,說得好!荀君在繁陽不足兩月,而美名已屢次傳入縣中。最近我又聽聞,荀君自家出錢,資助里民買桑苗、修里墻,撫慰孤寡。若天下為吏者皆能如君,何愁百姓不能安康,天下不能太平?”
荀貞老老實實地說道:“買桑、修墻、撫慰孤寡諸事,我雖出了點錢,但大部分費用都是鄉亭高素所出。貞不敢掠人之美。”
朱敞最先那句話本就是試探他的,此時聽他如實相告,越發開心,笑道:“那鄉亭高素倚仗陽翟黃氏為靠山,素來跋扈鄉里,惡名傳遍縣鄉。荀君任職繁陽,不到兩個月,不但將本亭部治理得井井有條,并且能感化外亭豪強。……,荀君可知,如今縣人都稱贊你有‘導人向善’的高尚品德!并夸贊你揚了荀氏高名!”
“區區一亭,十里之地,些微成就,怎敢當此美譽?貞家長輩,神君、八龍,皆清白謹慎、美質貞亮;貞家同輩,文若、仲豫,無不英才卓躒、志懷霜雪;貞家晚輩,公達諸人,亦皆沉敏有識、磊落奇才。貞何德何能?不敢當此美譽!”
“荀君謙之過甚。地雖十里,亦十里之宰。君家雖前有大賢、后有俊杰,然而以你治理繁陽的才干而言,也許尚不及前賢,但絲毫不遜同輩!……,去年,你隨仲通來見我,自求為亭長,說不愿為案牘勞形之吏,而愿為俯首做事的亭長,并舉了陳留仇季智作為例子。老實說,我初不以為然,以今觀之,君非大言,果有干才。……。荀君,你可知我今曰請你來是為何事么?”
“不知,請縣君示下。”
朱敞沒有直接說,而是問道:“荀君曾舉仇季智為例,定然知道仇季智的事跡了?”
“是。”
“仇季智為蒲縣亭長時,以德化人,考城令王渙聞其名,署為主薄,當時問他了一句話:‘你在任亭長的時候,聽到別人的過錯后,不給他治罪,卻用德行來感化他,莫非是缺乏像鷹鸇一樣的威猛心志么?’……,荀君,仇季智怎么回答的?”
“季智答曰:‘以我之見,鷹鸇雖威,不如鸞鳳之美’。”
“然后呢?王渙又說了什么?”
“王渙因而說道:‘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遂以一個月的俸祿,資助他去太學讀書。”
“荀君,你家學淵源,自不必去太學求學,但我雖不才,卻也想學一學王渙,不使他專美在前!……,我今曰請你來,便是為了此事。”說到這里,朱敞含笑看著荀貞。
仇季智的故事,荀貞非常熟悉。早前,秦干、劉儒兩人也曾以“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這句話來勉勵過他。
這會兒聽完朱敞的話,他心中想道:“聽這話風,似是想要拔擢我?”抬起了頭,望向朱敞,說道:“仇季智是陳留先賢,貞才疏德薄,不敢與他相比。王渙為政嚴猛,卻是不及縣君寬容。……,縣君言欲如王渙,不知是何意思?”
“我門下主薄不缺,而主記剛剛因病告歸。荀君若有意,我虛席以待。”
果然是想拔擢荀貞。主記是“門下五吏”之一,乃是上官的親近之臣。從亭長一下被拔擢為主記,可謂“一步登天”。荀貞心道:“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
1,《長歌行》。
其作者是虞經才的考證,出自【漢樂府詩《長歌行·青青園中葵》出處新證】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