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遜謝說道:“貞家諸父皆知名天下,諸兄群弟無不英才杰出。貞何德何能,敢稱‘乳虎’二字?”別的都可以謙虛,但是說到族人的時候不能謙虛。
秦干笑道:“若論人才之盛,君家固潁川第一。縣君說完這句話后,功曹李艾問道:‘南陽何顒以為文若有王佐才。貞為乳虎,則文若何如’?你猜縣君怎么回答的?”
荀貞誠心實意地說道:“文若之才,勝我百倍。”
“縣君答曰:‘文若,雛鳳也’。”
“雛鳳?”
“‘虎重有威,能行千里;鳳雖俊逸,非梧桐不棲’。”
縣令朱敞的這十七個字評語,分別概括了他對荀貞和荀彧的印象。
荀氏乃潁陰名族,朱敞自來任縣令后,與荀家人多有來往,對荀彧、荀攸等荀家的晚輩都很熟悉,雖然之前與荀貞見的次數不多,但這幾個月荀貞多次給他驚喜,也算較為了解了。這十六個字的評語分別以虎、鳳的特點來比喻人,言簡意賅。
荀貞心道:“‘虎重有威,能行千里’,這是在說我才學有不及,但能自立。‘鳳雖俊逸,非梧桐不棲’,這是在說文若才學高,志氣也高。”
他默然片刻,還是剛才那句話,說道:“文若其才勝我百倍。雛鳳之評,精妙恰當。……,只是請教秦君,縣君因何以為我能行千里呢?”旁觀者明,既然縣令朱敞說出了這個評價,他也很想知道原因是什么。換而言之,他也很想知道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椽吏胡勉當時亦有此問。縣君答道:‘貞之治境三月,一亭晏然,聲威遠播,使高素折腰,令群盜不敢犯’,非有干才且腳踏實地者不能如此,故吾知他雖身重,卻能行千里。……,椽吏胡勉又說道:‘設若以此論之,文若有王佐才,區區十里之宰,一亭之治,何足掛齒’!縣君答道:‘文若固有此才,但是文若會肯去做這一個亭長么’?故吾知其為雛鳳,非梧桐不棲。”
朱敞的言外之意,荀貞和荀彧兩個人相比,一個濁重,能腳踏實地;一個清高,如鳳翔九天。
荀貞回味了一會兒,不得不承認朱敞的這兩句評點很有道理,當下說道:“良禽擇木而棲。文若志存高遠,我所不及。”
盡管在朱敞的眼中,他還是不如荀彧,但這個評價不算低了。
在士子們視名聲如姓命的當代,他一個中人之資,能夠得到這樣一個“好評”已該知足了。潁川郡人文薈萃,潁陰縣賢人輩出,來這里當縣令的人都是士族出身。朱敞雖非名士,對人物的點評也遠不如汝南許氏兄弟,可以一言使人天下知,一言使人海內棄,但也是有點分量的,至少等這幾句話傳出去后,潁陰縣里的人就會對荀貞有一個更高一層的觀感了。
秦干說道:“有一句話,不知當問不當?”
“秦君請講。”
“縣君早有意擢君為門下主記,此次聞君之功后,更是要當場傳檄,但是謝武卻說,君之志向不在縣廷,而在鄉野。荀君,你有這樣的才干,卻為何就是不肯在縣中為吏呢?”
這個問題,荀衢問過、縣令朱敞問過、謝武問過,幾乎每個人都不能理解。荀貞解釋得都快煩了,但是又不能不解釋,他恭謹地說道:“縣君既以為貞為乳虎,那么請問秦君,可曾見過有虎不愿放縱山林,卻愿困於柙中的么?”
秦干一怔,隨即哈哈大笑,說道:“此真妙答!待吾回到縣中后,必恭喜縣君:今我潁陰有一臥虎矣!”堂外曰頭西移,時辰不早,他起身告辭,說道,“君且耐心等待,多則四五曰,少則兩三曰,等郡中的批復下來,購賞賜下,你便可纏錢上任,嗷嘯山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