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上五月十號的。
——
可能是因為“近水樓臺先得月”,包括荀悅叔侄和陳群在內,在場的士子多是來自郡治陽翟以及襄城、潁陰、許縣這些距離陽翟較近的縣。除了他們外,還有三人。這三人卻竟不是本郡人,而是來自平原和北海。他們年歲相仿,都是二十出頭,站在陳群的身邊。
“在下平原華歆。”
“在下北海邴原。”
“在下北海管寧。”
荀貞怔了一怔,很快反應過來,盡管吃驚奇怪,臉上依舊習慣姓地保持謙和的笑容,適當的加上了一點景仰之色,說道:“可是被稱為‘一龍’的三位賢人么?”
華歆和邴原、管寧相善,皆有名州郡,被時人稱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適才的那些士子,如辛毗、棗祗,荀貞都是知道的,不過若論其“熟悉度”,還是眼前這三人、準確點說,是華歆和管寧兩人他更“熟悉”一點。——前世上學時他學過《管寧割席》的故事,講的正是華歆和管寧的故事。
華歆、管寧、邴原三人謙虛說道:“‘一龍’云云,都是鄉人抬愛。歆(寧、原)等才朽學淺,難配此稱。”
荀貞穩住心神,笑道:“三位的大名我早已聞聽,今見三位,果然氣宇軒昂、儀表出眾,名至實歸。”打量他們三人。
華歆、邴原二人長相普通。管寧的相貌十分出眾,美須眉,個子也很高,足有八尺,換算到后世的單位,差不多快一米九了,荀貞得抬頭看他。他暗自贊道:“真是一個偉男子。”打量完畢,又有點奇怪,暗道,“他三人是青州人,卻怎么來了我們潁川?又跟著太守行春?”
華歆看出了他的疑惑,主動解釋說道:“君國太丘公德厚流光,高標逸韻,歆等仰慕,故結伴而來,求學公之門下,適逢君國府君行春,召各縣子弟相從,歆等久聞君國乃天下名郡,衣冠盛大,諸姓子弟皆才德兼備,絕倫逸群,所以雖自知淺陋微薄,才朽學淺,但為了能見識一下君國俊才的高潔風范,還是厚著臉皮跟著阿群來了。”
兩漢郡守權重,郡之地位與前秦封國相仿,郡之屬吏“稱守為君”,和太守是類似君臣的關系,又郡、國并行,因而時人“視郡如邦國”,故華歆稱“潁川郡”為“君國”。
荀貞聽罷,心中了然:“原來他三人是游學而來。”
陳寔很多年前就已經海內知名了,當年如李膺、賈彪、陳蕃、郭林宗、荀淑、鐘皓等等這些被天下士子所敬重的大名士們都或師事於他,或與他交好,或與他齊名。如今,這些人都已故去,唯他碩果僅存,年近八旬,可謂年高德劭、天下無對,帝國境內各個州郡的士子為了求名,常有不辭千里,跑來許縣拜見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