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勝之書》是前漢汜勝之編的一本農書,高成雖生長鄉間,但連大字都認識不了幾個,自是沒看過這本書。不但沒看過這本書,而且因為陰修說話太文縐縐了,他有一半都沒聽懂,也不好出口詢問,不知該如何回答,只能伏地叩首,唯唯諾諾:“諾。”
荀貞看出了他的窘態,出言解圍,笑道:“高翁在本鄉是最勤勞節儉的。明府,你就盡管放心,他必能給鄉民起一個好的典范。”
陰修說完,縣令朱敞也勉勵了幾句。
高氏父子退出去后不久,謝、費、馮、劉諸家的家主絡繹趕到,依次登堂。
陰修、朱敞分別撫慰勸勉,把他們都勸告、勉勵了一番。
謝、費兩家還好,不是沒見過官吏,特別是費家,既是張讓家的賓客,費暢又是郡中督郵,猶能存些鎮定;馮鞏的父親馮溫和劉家的家主劉翁兩人長這么大,縣令都沒見過幾次,這是頭次見兩千石的“貴人”、本郡的太守,激動得渾身發抖,回話時都帶著顫音。
見罷大姓,陰修在本鄉的行春就算完成。正事兒辦完,可以閑談了。
待最后一個登堂的劉家家主劉翁下堂后,他笑對荀貞說道:“貞之,你這官寺的大堂未免也太小了些,跟從我來此的士子們都是本郡的俊杰,卻只能讓他們候在院中。春雖回暖,風尚仍寒,在院里一站半天,怕是都凍壞嘍。”
荀貞離席拜謝,賠罪道歉,說道:“貞久在鄉中,消息閉塞,不知有諸多英杰從明府光臨鄙地,沒能及早預備,致使群鳳受寒。貞之罪也。”
陰修的能力如何,荀貞眼下還不能確定,不過通過短暫的接觸,他發現這位新任的太守至少脾氣不壞,像是個好脾氣的人。果然,陰修沒有問罪於他,而是笑道:“我只是與你說笑罷了。你我兩族原是姻親,不必如此拘束。……,我自任本郡,便思要訪問高陽里,拜謁大賢。今趁行春之機,總算達成所望。來你鄉中之前,我特地拜訪了汝家諸龍。昔,夫子譽老子為龍,言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對這句話,我原來是只知其文、不知其意;今見汝家諸龍,方解夫子之嘆!盛名之下無虛士!令我得益匪淺。只惜二龍早逝,六龍遠游。”
荀氏八龍中故去的已有兩位,一個是荀悅的父親荀儉,八龍之首,一個是三龍荀靖(叔慈)。遠游的是六龍荀爽(慈明)。
陰修嘆了口氣,惋惜地說道:“吾聞許子將贊叔慈和慈明:‘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內潤’。又聞國人美譽慈明:‘荀氏八龍,慈明無雙’。唉,可惜啊,叔慈和慈明一個故去,一個沒有在家,使我未能詣前請教。”聽他意思,對荀靖和荀爽是非常神往的了。
荀貞心道:“我族中嫁到陰氏的便是六龍荀爽之女,嫁給的那人記得是叫陰瑜,也不知和這陰修到底是何族親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