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來想去,唯有給你散播童謠一途。有了萬民的稱贊,朝中殲佞就算想動你,也要考慮一二了啊。……,再則,我聽說朝廷新近下詔,詔公卿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雖然這次詔舉的對象只是州郡牧守,可若是咱們潁川半郡九縣的百姓都在唱這首童謠的話,你的美名不也就借機傳到朝廷去了么?縱不能獲得升遷,於短期內,亦足可自保了。”
朝廷下詔舉謠言的事兒,荀貞也是知道的。他聽完后,很是感動,說道:“卿又是幫我出謀劃策,又是想辦法幫我自保,太愛我了!貞不知何以為報。”因朝廷有舉謠言之制,故於天下諸郡國縣道中,常有地方官吏為揚名而編造童謠的事兒發生。戲志才此舉實不足為奇。
戲志才笑道:“卿以知己待我,我自以知己相報。”
車外,百姓的歡呼聲不絕於耳。
荀貞笑問道:“外邊這么多百姓,你是怎么教會他們的?”他對此的確有點好奇。
“我沒有教他們。”
荀貞愕然:“沒教?”
“我教的是解里的百姓。解里的百姓大部分都跟著咱們來陽城了,他們與本縣的百姓是同縣人,混在一塊兒,一個人會,就是十個人會,十個人會,就是千百人會。”
荀貞側耳傾聽車外童謠,聽著他們發自肺腑地感激歡叫,聽著甚至有婦人、老人喜極而泣,聽著小孩子們奔跑的腳步聲、喜悅的唱謠聲,對比他上次來暗訪時縣中的死氣沉沉,一時間,他胸懷起伏,長嘆了一口氣。
“怎么了?”
“我只不過趕走了一個貪官,是我該做的事兒,百姓們就如此感恩歡快。這趟來陽城,……。”
“怎樣?”
“我便是死在這里,也是值了!”
……
來到沈馴家外,沈家宅門緊閉。
高甲爬到樹上,向內觀看,見偌大的院中站滿了持刀拿弩的護衛。卻是沈馴已得了消息,召集來了人手,欲要頑抗。
——
1,因朝廷有舉謠言之制,故於天下諸郡國縣道中,常有地方官吏為揚名而編造童謠的事兒發生。
西漢馮野王、馮立兄弟相繼為地方長吏,均有治績,被民眾歌謠之:“大馮君,小馮君,兄弟接踵相因循,聰明賢知惠吏民,政如魯、衛德化均,周公、康叔猶二君”。
黃巾事后,冀州由於連年征戰,田地荒蕪,饑民無數。皇甫嵩奏青冀州一年田租,以贍饑民,帝從之。百姓歌曰:“天下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馮氏兄弟、皇甫嵩固有政績,但這兩首童謠文縐縐的,應是出自他們的門客、屬吏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