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算是一個意外收獲吧。
……
堂外腳步聲響,又進來了幾人,卻是江禽和兩個陌生官員。這兩個官員都帶著黃綬。荀貞一看即知,必是本縣的縣丞和縣尉了。陽城是個小縣,縣長六百石,丞、尉都是二百石。荀貞起身,說道:“二位定是本縣的丞、尉了?”
這兩個縣丞、縣尉的品秩雖只比荀貞高百石,但任命卻是出自朝廷,乃是“命卿”,地位要比荀貞高的多,聞得荀貞發問,兩人卻不顧身份,拜倒在地,自呼己名,說道:“陽城縣丞(尉)某某(某某)拜見椽部。”
荀貞示意李博取出陰修的手書牒文,找出寫給他兩人的,遞過去。他兩人看后,本就緊張,越發緊張,滿頭大汗,顫聲說道:“下吏知罪,這就還印綬,請辭歸家。”
陽城縣兩個六百石的大吏,一個被驅逐趕走,一個被荀貞手刃,他兩人早嚇得膽裂了。此時此刻,跪在仍有血跡的堂上,面對黑衣上還沾有血污的荀貞,哪里還敢再分辨多說?只求能得不死,已是萬幸了。
荀貞問江禽:“你沒有告訴他倆,只要將城門看好,不放一個鐵官徒進城,我就奏請府君免了他們的罪,既往不咎么?”
“給他們說了。”
“兩位請起,我說話算話。只要兩位今夜能把城門看好,不放一人進來,我明曰就奏請府君,請他念在你們將功贖罪的份兒上,免了你們的罪。”蘇家兄弟、小夏雖已去了鐵官和沈家的私冶,但鐵官徒與沈家的鐵工究竟有沒有出來,如果出來了,究竟能不能被小夏等攔下,還是未知數。今夜仍還需要這兩個縣丞、尉出力守城。
縣丞、尉搗頭如蒜,說道:“是,是。多謝椽部恩德。下吏必將城門看好!不放一人進來。”
“你兩位請去罷。……,君卿,你去院里叫高家兄弟不要再調笑那幾個婦人了。幾個女子,何足掛齒!吩咐他倆各帶本隊,協助丞、尉看好城門。”荀貞說到這里,扭臉問戲志才,“志才,本里的百姓還在里外么?回來了沒有?”
“因不知院內的具體情況,我進院時,沒有通知他們回來。”
“君卿,告訴高家兄弟,叫他兩人順便召里中百姓歸家。里外若還有其它里的百姓聚集,也都叫他們回去罷。”
許仲應諾。
縣丞、縣尉辭別退出。高家兄弟得了命令,招呼本隊人馬,與之一起去了。
……
夜到此時,將近兩更。
荀貞坐回榻上,趁著這會兒堂上人少,清凈,教宣康取來筆墨紙硯,把給陰修的奏記寫了。
開篇起頭,依照奏記的格式寫道:“北部督郵貞叩頭死罪敢言之”,另起一行,先簡略地講了一下國叕辭官事,隨后,詳細地描述了一遍沈馴如何聚眾頑抗,如何擅調鐵官徒諸事,末了寫道:“貞憂百姓,恐前漢申屠圣、蘇令事復現今曰,遂犯險入沈宅,勸馴收令,馴不聽,不得已,殺其於座上。無令而擅殺大臣,自知有罪,伏惟請明府嚴刑”。又在后邊簡述了下縣丞尉守城的功勞。最后又依格式,再次寫了“敢言之”三字。取出官印,蓋在上邊。吹干墨汁,交給宣康封好,只等天亮就遣人快馬送去郡府。
他辦完這事兒,思忖片刻,自覺該處理的大多已處理好了,只剩下一件未辦,長身而起,招呼返回堂上的許仲,說道:“君卿,去把沈家人也全都趕去前院,和那些鐵官徒待在一塊兒。分出兩隊人看住他們,剩下的人全都給我捋起袖子,準備干活!”
堂上諸人訝然:“干什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