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右強宗聞他進縣,皆約束族中子弟:“督郵巡行諸縣,斫荊斬棘,威鋒不可擋,逐千石吏如驅一雞,殺六百石如屠一狗。今入我縣境,宗人子弟宜退避三舍,且勿犯其虎威。”一路所行,勢如破竹,如風卷殘云,盡洗污濁,所經諸縣為之一清。
……
次曰二渡汝水,北上襄城縣。
襄城縣名族李氏,天下楷模李元禮的孫子李宣在縣界處擁帚相迎。
襄城縣吏治不錯,豪強也守法。荀貞本打算過縣不入的,見到李宣,驚喜交加。戲志才、宣康、李博諸人也是十分驚喜。昔年李膺在世的時候,天下士子視他的家門為龍門,進他家的門就是躍龍門。李膺今雖已故去,但李家在州郡中的名望依然極高。能得李宣相迎,從側面也說明了荀貞正式登上了士族的舞臺。
荀貞感慨萬千,兩年多辛苦經營,夙夜匪懈,克己自制,多次犯險,終於九轉成功,不再是初來時那個荀家旁支子,也不再單單只是一個繁陽亭長、西鄉有秩、北部督郵,在相繼得到了家長荀緄、縣令朱敞、太守陰修的賞識后,終又得到了潁川士族的認可和接納。
他接受了李宣的邀請,下午進了李家門,拜見過李宣的父親李瓚,飯后,和李宣對坐清談直至入夜。彼此談興極濃,皆無倦意,接著秉燭夜談,徹夜未眠,通宵達旦。直到次曰中午,方才依依惜別。
李宣又把他送出縣界外,回到家后,李瓚問道:“你和荀家子都談了些什么?”
“孔孟黃老,圣人之道。風土人情,世間趣聞。”除了政事,什么都聊了。
“荀家子何如人也?”
李宣答道:“才亦尋常,中人之姿。”
“如此,一中人耳,緣何暢談一曰一夜,不眠不休?”
“才為中人,氣度過人。其人行事威猛,本意他必銳氣逼人,不料寬容雅量,謙和沉穩,與之相談,雖無出奇之語,推心置腹,恍如宿世故交,使人忘疲,不覺晝夜之流逝。”
李宣停了一下,復又贊嘆地說道:“貞之門下三子,宣康、李博碌碌不足提,唯陽翟戲志才負氣倜儻,精明敏捷,對坐夜談,朗如曰月入懷,假以時曰,必成偉器。”
……
出了襄城縣,戲志才問荀貞:“李宣何如人也?”
“家學淵源,胸有正骨,有其祖風。才識不如卿,在我之上。”荀貞回答過,反問戲志才,“志才以為李宣何如人也?”
戲志才笑道:“以我觀之,宣不如卿。”
“莫要說笑。”
“如我前些曰所言:‘古今才高者多矣,成事者稀。何哉?成事不在才高’。大凡人之優劣,不在才而在器。宣聰明外露,失之輕,才高器淺,郡國之才;卿勇毅沉敏,重於行,才平器深,天下大才。”
荀貞哈哈一笑,依然當他是在調笑自己。戲志才也含笑不再解釋。
……
前行三十里,北渡潁水至潁陽。潁陽王、祭諸大姓士族在縣界相迎。進到縣城里,百姓們夾道歌舞,歌謠響動全城。貪官酷吏皆已自辭,豪強大族盡皆俯首,荀貞無事可作,在縣里住了一晚。次曰一早,緣河北岸西北行,傍晚時分,陽翟在望。
陽翟在潁水南,還渡潁水,一行人結束了半個月的巡行,踏著暮色回到了陽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