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問道:“足下相難,依據何經?”問郭圖哪本經典里不許舉薦自家人了?
郭圖說道:“明府令舉賢,主簿不舉別人,只舉諸兄,故我笑之。”
“從前祈奚舉賢,內舉不避子,外舉不避仇,世人以為至公。周公旦作《文王》之詩,不論堯舜之德而歌頌文王、武王,‘親親’之義也。《春秋》之義,內本國而疏遠別的諸國。不愛自己的親人,卻去愛別人,這不是悖德么?”
郭圖啞口無言。荀貞失笑。陰修也笑了起來。
……
陰修對荀貞說道:“督郵久任縣鄉,今又案行郡北,當知地方人物,可有良材推舉?”
荀貞沒什么人可舉薦的。他認識的人,要么已經被鐘繇諸人舉薦,要么家受黨錮,如荀攸,現在還不能出仕。
他正要推辭,突然靈機一動,心道:“這正是我舉薦沈容的良機。”因說道,“陽城主簿沈容,有才干,知善惡,大義滅親,在國叕和沈馴這兩件事上,給了下吏很大的幫助。貞斗膽,薦他繼任鐵官長。”
“沈容?他和沈馴是何關系?”
“乃是沈馴從子。”
“沈馴的從子?”陰修面現為難,“就算有才干,可他是罪臣之子?這,……。”
“正因是沈馴從子,貞才薦之。”
陰修楞了下,隨即領悟了荀貞的意思,心道:“對啊。沈容是沈馴的從子,也算趙忠的親戚了。我若舉薦他為鐵官長,正可借此告訴趙忠:沈馴之死,并非出自我之授意。”
他改口說道:“卿言甚是。鐵為兵農所賴,職關重要。這鐵官長之職不可輕委,需得由一內行懂鐵之人出任。沈容是沈馴的從子,沈氏又世代冶家,料來對冶鐵這塊兒,他應不是外行。奉詔令,沈家的私冶馬上又要被收為官辦,前期也需要一個沈家的人去艸辦。此人又任過陽城主簿,不是白身。……,嗯,由他繼任鐵官長,非常合適。”
果如荀貞、戲志才所料,陰修一想通其中關節,立刻接受了這個舉薦。
——
1,從前祈奚舉賢,內舉不避子,外舉不避仇,世人以為至公。
這段對話是改自荀爽和袁閬的對話。
“荀慈明與汝南袁閬相見,問潁川人士,慈明先及諸兄。閬笑曰:‘士但可因親舊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難,依據者何經?’閬曰:‘方問國士,而及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內舉不失其子,外舉不失其仇,以為至公。公旦《文王》之詩,不論堯、舜之德而頌文、武者,親親之義也。《春秋》之義,內其國而外諸夏。且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不為悖德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