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與荀攸、戲志才對望一眼,跟在他后邊相繼入堂。
費暢和郭圖的關系還算不錯,沒料到他翻臉不認人,出口就是“請明府斬郡丞”,又羞又怒,說道:“波才一起,從者必眾,現我城中只有郡兵三千,京師也不知會不會馳援吾郡,陽翟恐終不能全。我勸府君棄城,也是為了府君著想啊!”
郭圖大聲說道:“陽翟溝深壘高,城墻堅固,郡兵雖只有三千,但城中大戶眾多,合其賓客、徒附、奴婢,可得數千人,除此之外,城中百姓數萬,去其老弱婦女,能協防殺賊的青壯亦有萬人。外有堅城高墻,內有兩萬能戰的軍民。兵食有余。攻者自勞,守者自逸。何憂之有?”
郭圖是陽翟人,宗族、家人全在陽翟,一旦棄城,大亂一起,死無遺類。所以,他堅決反對費暢,死也不肯棄城。
文太守雖然剛愎自用,雖然在知道太平道將要造反后驚惶憂懼,但畢竟和費暢不同,怎么說也是個士子,文氏在南陽也算個名門,不管是為了家族的清譽,還是為了個人的美名,都不可能未戰先逃。
他干啞著嗓子說道:“公則說得對。我城中郡兵雖不多,但這兩天,張、黃、淳於、辛、趙諸氏的家長,還有公則家的家長,我都見過了,他們愿意組織族人、賓客、徒附、奴婢協助守城。功曹椽這兩曰在城中招募壯勇,也招來了不少勇士。莫說妖賊還沒起亂,就是起了,依現下的兵力、人手也能守住城池,費丞多慮了。”
他頓了下,問郭圖:“公則,你說‘兵食有余’,城中現有存糧多少?”
“足夠萬人吃用半年。”
這是個好消息。文太守緊蹙的眉頭略微松開了點,叫郭圖、荀貞等人入座,問荀貞:“郡兵如何?”
荀貞簡略地匯報了一遍,最后說道:“波才至今不見蹤跡,大亂或許就在不久后。大亂一起,城中怕會洶洶。為安民心,公達有一計獻給明府。”
“噢?何計?”
荀貞示意荀攸說。荀攸說道:“請明府到時候宣告城中,就說明府是奉命守城的,并說洛陽援軍不曰即至。”
“好,好。正該如此。”
在文太守看來,荀攸的這條計策固是好計,但遠非當務之急,畢竟亂事還沒起。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只過了一夜,荀攸的這條計策就用上了。
雪夜攻莊后第三天,波才圍城。
放眼城下,無邊無際,都是額抹黃巾的太平道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