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王蘭拿錢過來,文太守親手分賞過后,荀貞叫許仲、江禽、劉鄧、高素、馮鞏帶著賓客們先去休息,自帶著程偃、文聘、小任與文太守等重新登上城頭。
從城下往城墻上去,需要經過一段斜坡。
沿著斜坡上城時,荀貞意外地看到了一個熟人,準確說是好幾個“熟人”。
鐘繇奉文太守之令,這幾天在城里招募壯勇,許以高價,“牢直人錢兩萬”。“牢直”即“雇值”。一人兩萬錢,這是很高的雇傭價錢了,頗有亡命之徒因而應召。前前后后,大約招募到了四五百人,分到各個城墻協助防守。眼下用不上他們上陣殺敵,他們主要負責搬運一些物資,比如石頭、箭矢之類。此時,斜坡上就有不少壯勇兩兩一對地朝城頭搬送物資。
在這些壯勇中有四五個人十分顯眼,因為他們年紀都不大,最大的也就十五六歲,小的不過十三四歲,其中一人正是徐福。剩下那幾個,荀貞也見過,都是徐福的朋友。
文太守也注意到了徐福等人,皺眉問鐘繇:“這幾個孺子、童子是怎么回事?”
鐘繇苦笑答道:“下吏奉明府之命,招募勇士協防城池。這幾個孺子、童子見到榜單后即來應召,下吏拒絕了他們好幾次。那個孺子,……。”他指了指徐福,說道,“名叫徐福的,他說他們不要錢,只想盡點力,纏著下吏就是不肯走。下吏不給他們安排活計,他們就自己找活兒干。下吏實在沒辦法,念他們也是一片赤子之心,就把他們留下了。”
文太守聞言動容,喟嘆道:“四尺童子猶知忠孝,奈何城外反賊目無君父!”停下腳,目光追隨徐福等人,看著他們小大人似的往城頭搬運物資,干得熱火朝天,不由嗟嘆不已。
荀貞心道:“十幾歲的孩子知道甚么忠孝?”
結合徐福此前的表現,他和他的朋友們之所以這么積極,想來只不過是因為見到城中不少的“市井大俠”都應了鐘繇的招募,故而湊過來想要表現一下自己罷了。
荀貞又想道:“徐福跑來城上胡鬧,阿平他倆怎也不來告與我知?”
“阿平他倆”即荀貞派去看住徐福的那兩個輕俠。他轉念一眼,很快猜出了事情原委,料定是他這幾天太忙,“阿平他倆”找不到時間來給他說。
他對鐘繇說道:“刀槍無眼,小孩子在城上太危險了。不如把他們趕回家去罷!”
“要能把他們趕回去,我早把他們趕回去了!”
“叫他們的家長來,把他們領回去。”
“說來你或許不信,這徐福的母親卻是支持他來應募,說‘吾兒雖小,亦是男子,他既有志報效國家,欲提三尺劍為府君殺賊,我做母親的豈能阻攔?’她一個做母親的都這樣說了,我還怎么趕他們回去呢?”
杜佑、王蘭等初次聽到這個故事,嘖嘖稱奇。
杜佑笑道:“有奇母乃有奇兒!疼愛子女是為人父母者的天姓,而徐福之母為了大義竟卻能割舍舔犢之情,舍得讓小兒提劍殺賊,可謂奇母了,難怪有此奇兒。”
王蘭奉承文太守:“明府自至本郡,向以倡導忠孝為己任。去年大旱,明府一卷《孝經》引來今春瑞雪,如今治下又有此奇母,此皆明府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