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瞠目結舌:“啊?辛璦打下了郟縣?”
“是啊。”
“今早荀君派他去郟縣時,我在旁邊,記得他只帶了五十騎?”
“不錯。”
“五十騎打下郟縣?我聽說郟縣的賊兵足有五千之眾啊!”
荀貞也覺得不可思議,但在李宣面前,他不愿表現出自己的茫然疑惑,輕抿茶水,淡然笑道:“玉郎勇悍,蘇家兄弟亦皆猛士,他們帶去的諸騎也都是我部中的勇敢之士,雖只五十騎,足敵賊兵五千眾!”
李宣猶自覺得不可思議,連聲說道:“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
時間回到昨夜:
昨夜三更,陳褒、劉鄧、原盼率眾殺了黃牛角和里中的黃巾士卒后,放火點屋,鼓噪殺去北城門,沿途亂丟火把。到了北城門下,守卒沒有防備,一下就被他們殺散了,他們遂打開城門,放下護城上的吊橋。
荀貞得了陳褒的報訊,早在縣外十里處埋伏了,見城中火起,接著聞報城門打開、吊橋放下,乃伏兵大起。他披重甲,執長矛,身先士卒,奮勇先擊,頭一個沖過護城河。文聘帶著本曲的士卒緊隨在他的后邊,樂進、許仲、江禽率諸曲士卒無不爭先恐后。
入城后,荀貞一面遣人攻殺,一面令人登高大叫:“故北部督郵到!”縣中的李氏等大族聞聽后,紛紛聚眾響應,斬殺“賊兵”。如此,里應外合,內外發力。三更入的城,不到五更縣城就易手了。計算戰果:共斬殺敵卒兩千余,俘獲兩千余,大約只逃掉了幾百人。
因為城池新得,縣中可能還有黃巾“余賊”,荀貞擔憂如果郟縣的黃巾軍聞訊趕來援救的話,可能會出現變故,因此遣辛璦、蘇則、蘇正等騎連夜趕去郟縣外,一則監視郟縣守卒的動靜,二則若是郟縣果然出軍來援,他們是騎兵,可沿途搔擾之,也能給縣中多一點準備的時間。
只是萬沒料到,辛璦、蘇則、蘇正只用了五十騎就打下了郟縣,而且斬獲兩千余!
如果說他們打下郟縣還可以理解,也許他們是用了什么計謀?但這個“斬獲兩千余”就很難理解了。
五十騎斬獲兩千余,相當於一騎斬獲四十。戰場廝殺可不是游戲,一場仗打下來,一個人能斬獲一級都是有功,漢家軍律賞格里有關“斬首捕虜”的賞賜規定也只是規定到了“斬捕八級”而已,再往上就沒有了,一次能斬獲八級已是軍中少見之勇士了。前漢的樊噲號稱勇將,而觀其歷次戰功,最多的一次也只是斬敵二十三級,加上捕虜,最多的一次也不過是斬敵八級,捕俘四十四人,共計五十多人。勇如樊噲尚且如此,何況辛璦、蘇則、蘇正等人?荀貞承認,辛璦、蘇則、蘇則確是勇將,但不管他們有多勇,荀貞卻也不認為他們能比得上樊噲。
抱著這個疑問,他無心再與李宣多說,將椀中溫湯徐徐飲完,借口說需得安排人手接防郟縣,告辭離去。
李氏在郡中有盛名,黃巾兵卒們雖是“反賊”,但忠孝之家人皆敬之,故此在破了襄城縣后,基本沒有為難李家,李家因得以保全。只是,黃巾兵卒們沒有為難他們,他們卻不領情,他們乃是講忠孝的士族,是以昨夜在聽到荀貞到后立刻就起來響應,給了黃巾軍重重一擊。
……
入了城后,為了不擾民,荀貞把營地選在了城下,不許士卒亂入城中。
離開李家,在去營中的路上,他問程偃,說道:“玉郎和蘇家兄弟怎么打下的郟縣?可有詳細軍報?”程偃說道:“有。”把軍報遞了過來。
荀貞打開觀看,看完后才知道了來龍去脈和詳細經過,解開了心頭的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