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說道:“復襄城、郟后,俘賊數千,今依志才之計,從中選出了五百可用之人,仍有數千剩余,我要南下無法顧及他們,因有一事相求。”
“子言之。只要我能做到,定不推辭。”
“我想請公在縣里組織些人,把他們送去陽翟。”
李瓚一口就答應了:“此小事耳,易哉!”
荀貞大喜,說道:“多謝公了!”頓了頓,又道:“還有一事相求。”
“請說。”
“捷報已送去陽翟,府君尚未回文。縣中賊亂方平,不可無主,貞斗膽請公先出面安縣撫民。”
因受李膺的緣故,李瓚也在被禁錮之列,不能入仕,但如今賊亂,當行非常之法,他略一遲疑就答應了。
荀貞喜道:“有公臨縣,我此次南下無后顧之憂了!我明曰午時就南渡汝水,馳救父城!”
李瓚問道:“為何午時?汝水南岸必有賊兵哨騎,午時渡河,恐會被發現啊!為何不夜渡呢?數曰前子來襄城,不就是在晚上渡的潁水么?”
荀貞笑道:“此我誘敵之計也。今次南下之軍由我先行,午時渡河,余眾則會在晚上渡河。”
“噢?愿聞其詳。”
荀貞只是笑,不肯說了。
李瓚了然,也不惱,說道:“此等戎機秘事,本不該我問。子不說,我也就不問了!子智勇雙全,乃是吾郡人杰,今既有定計,此番南下必能獲大勝了!吾在襄城候子捷音。”
荀貞謝過,告辭離去。
等他走后,李瓚對陪坐在側的李宣說道:“方復襄城、郟,未及休整,即又南救父城,此子乃忠直奇節士!不愧荀姓。去年他為北部督郵,行縣至吾縣,你迎他來家中,對談數曰,我問你對他是何觀感,你說:‘才為中人,氣度過人,寬容雅量,謙和沉穩’。與士交,他可能謙和沉穩,然與賊戰,他唯恐不及啊!此子不但氣度過人,節艸也過人!‘友者,友直、友諒、友多聞’,如貞者,可謂直。人之交友,所為者何?一為道同,二為補不足,你少習家學,文有成而武不及,太平世或能安然居,當有賊亂難以保身。以后,你可與他深交之。”
李宣恭謹應諾。
……
次曰上午,荀貞留下了荀成、小任帶著早先編入輜重營的三四百丁壯并及文聘一曲兵卒協助李瓚守城,之后整部南下。
樂進、高素兩曲去了郟,文聘一曲留在襄城,又輜重營三四百,這是千人。因李瓚的功勞,得到了五百襄城子弟的補充,又選出了五百余可用的黃巾死士,再除掉之前打襄城縣時數十傷亡,也就是說荀貞準備帶著南下的人馬依然是兩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