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時,韓信與西楚霸王項羽部下的猛將龍且在濰水交戰,韓信趁夜在濰水的上流堆土囊造堰塞水,次日天亮率軍過河擊龍且軍,假裝敗走。龍且大呼:“固知信怯也。”率楚軍追擊。韓信見他追擊,便令士卒決堰放水,楚軍被從中間沖斷,驚慌失措,韓信趁勢反擊,龍且被殺。
戲志才心道:“濰水湍急,所以淮陰侯此計得以成功,滍水……。”他沒見過滍水,不知水流如何,雖然對朱俊此計有點不以為然,但閉口不言了。荀貞見過滍水,但他看了看朱俊剛毅的神色,亦沉默無聲。
堂上諸人皆無異議,都道:“諾。”
如此議定,朱俊令麾下各部做戰前準備,派出探騎,潛渡汝水,再去父城、昆陽、舞陽一帶探察敵情。
到了深夜,哨騎歸來,帶來的敵情與荀貞匯報的一樣。
何曼、父城的賊兵已到昆陽與波才會師,兩邊合計戰卒四萬余人。
既然敵情沒有變化,那么作戰計劃就不用更改。
次日一早,全軍飽食渡河。
荀貞留下了荀攸帶著樂進、文聘等幾個曲守衛襄城、郟兩縣,率領余部許仲、江禽、高素、陳褒、劉鄧等曲合計兩千人隨軍南下。
朱俊沒有用他做先鋒,而是令孫堅帶本部人馬先行。荀貞的主要任務是把汝水上流隔斷,以供大軍南下。計劃辰時渡河,他三更就帶著部眾去了上流,把樹干、土囊堆積到河道中,斷絕了流水。辰時前,朱俊到河邊視察,河水已經斷流,露出潮濕松軟的河底。
辰時,孫堅率本部千余人先行,步卒隨后,越騎營和三河騎士殿后。
孫堅在被朱俊召來前正在下邳當縣城,他帶來的千余人都是他自己招募的,一部分是如祖茂這樣隨從他在下邳的鄉里少年,一部分是募來的商旅以及淮泗精兵。相比那六七千臨時招募來的京畿壯勇,他這一部人馬因為許多跟著他平定過許韶、許昌父子之亂,所以比較精銳。故用他先渡。
全軍渡河后,荀貞帶著本部兩千人最后隨行。
在朱俊帶來的步卒、騎士們渡河時,荀貞、荀攸、戲志才、許仲、高素、劉鄧、陳褒、江禽等人站在三四里外的上游翹足觀望,只見軍容甚壯,上午的陽光下,轉首向后看,河流如帶、波光粼粼,翹足向下看,長戟如林,戰鼓聲聲,數千匹戰馬的馬嘶之聲可傳數里之外。
不少縣民也在遠處觀瞧,異口同聲地稱贊:“王師威儀,赫赫天威!此次南下,必能平定郡南,盡滅賊兵!”
大軍抵達父城時,城中已無賊兵。
城門大開,幾個在兵亂中僥幸未死的縣中士紳在城外相迎。一見朱俊,這些人淚水滂沱,如見親人。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者,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拜倒在朱俊的馬前,慟哭說道:“沒想到我還能見到王師!”
朱俊下馬扶他起來,問他姓名。老者自稱姓馮,痛哭流涕地說道:“賊兵破城后,屠戮縣中,士民死傷無數,我家數十口死了大半。將軍,請你一定要為我家報仇,殺賊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