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陣營”是波才學習荀貞,從軍中選與官兵有仇的死士在襄城編成的,乃是黃巾軍現有的兩大精銳之一。黃巾軍改編前,精壯與婦孺混雜,發揮不出戰斗力,經過改編,戰斗力卻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最先那千余陷陣營的死士居然可以纏住帶有數百之眾的江東猛虎,并抵擋住朱俊的三次援救。
這個騎士繼續說道:“最后一次援助就在剛才,還沒上岸就被賊兵殺散了。”
剛才黃巾軍人少時遣派援軍尚無用,這會兒黃巾軍越來越多,還來了數百騎士,荀貞心道:“朱俊怕是不會再派人過河了。”問道,“除遣人渡河援救外,朱將軍還有何別的對策?”
“朱將軍令善射的三河騎士聚集岸上,向對岸賊兵密集處射箭,希望能助孫司馬突圍。”
敵人越聚越多,大部隊不久即到。敵在岸上,我軍過河是仰攻,河底又泥濘,走一步陷一個坑,沒法沖鋒,不占地利。敵人人眾、又占地利,我軍處在了下風。荀貞可以想象出朱俊此時的心情,必是矛盾掙扎。既不愿坐視孫堅苦戰,卻又無法派人助之。
兩里地轉瞬即過,荀貞到了交戰之處。
和他一塊兒來的那股黃巾軍的小部步卒、騎士也到了對岸,他們沒有加入戰團,而是與那兩千執盾的步卒以及數百騎士一起,列陣在了岸邊。
行到近處,看得清楚,包圍孫堅的敵人確有兩千人上下,正在血戰。從敵騎中分出的那一二百騎亦馳奔在交戰的陣中,協助步卒沖擊孫堅堅守的陣地。孫堅聚集部眾,在敵人的重重包圍下,令大半的部眾背向內、臉向外,結成了一個環陣,揮矛戟與接近的敵人激斗,剩下的少半部卒則在陣內充當候補。在被包圍的情況下,結成環陣以御敵,是漢軍騎兵常用的陣型戰術,步卒也可用之。
結陣的兵卒不時有負傷或陣亡的,使環陣短暫地出現缺口,但是很快就會有陣內的候補之卒補上。
在他們這個環陣的周圍堆積了上百尸體,有敵人的,也有自己的。
荀貞勒住馬,兩腿用力,夾住馬腹,挺身望之,一眼看到在環陣中有兩騎極其勇武,一騎未戴兜鍪,赤幘玄甲,騎一匹青驄馬,另一騎披重甲,持強弓,兩騎互相配合著沖出環陣,深入敵中,近處之敵由赤幘騎士持矛奮擊,遠處之敵由持弓騎士張弓射之。兩騎馳奔過處,如疾風摧林,敵人紛紛倒地。十數敵騎試圖攔住他倆,尚未近前,就或被赤幘騎士刺倒,或被持弓騎士射落。奈何他兩人雖然勇武,人太少,始終不能將敵人的包圍沖破、攪亂。深入敵陣二三十步后,赤幘騎士的矛斷了,他棄矛換刀,抽出環首鋼刀,大聲呼叫,又往前突擊了幾步,與那個持弓騎士轉馬回入陣中。兩騎這一次突擊,少說殺傷了數十敵人。回入陣中,這個赤幘騎士換了支長矛,稍作休息后,又躍馬出陣,再次沖鋒。
戲志才也看到了這兩騎,沒辦法,他倆太突出了,任一個觀看戰局的人都會先看到他倆。他揚鞭指向,說道:“赤幘驄馬,持矛之人是孫堅么?”
戲志才初見孫堅在陽翟城外,當時孫堅布衣帶劍,頭裹赤幘,后來在襄城又見到他,當時他披甲騎馬,騎的就是一匹青驄馬,高七尺余,非常神駿。孫堅當時炫耀似的對荀貞說這匹坐騎得自北地馬商,是大宛天馬,他用了十萬錢才買下的。不管他這話是真是假,但他騎的這匹青驄馬確實是一匹少見的良駒,戲志才對這匹馬的印象很深刻,加上孫堅喜帶的赤幘,可以斷定此人必是孫堅了。
荀貞遙望之,與孫堅配合的那個持弓騎士看不清是誰,但從此人飛馬射箭的英姿可以猜出應是韓當。孫堅麾下的勇士里,遼西人韓當最擅騎射。
河對岸酣戰不休。
河這邊,朱俊的部眾在離河五十步處停留,七八百三河騎士在岸上來回馳騁,向對岸射箭開弩,可惜黃巾軍有盾牌,弓弩作用不大。
荀貞令部下各曲就地停駐,帶著戲志才、宣康、程偃去找朱俊。
朱俊部下的將士都認識他,見他策馬行來,讓開道路。
荀貞騎在馬上問道:“將軍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