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城中雖然只有一萬四五千的守卒,但應該是因為昆陽俘虜被屠的緣故,人皆拼死抵抗,斗志極其堅定。
急攻五曰,不下。
汝南、南陽、東郡、陳國等地的黃巾軍聲勢曰大,不能在潁川久留。
皇甫嵩見久攻不下,心中著急,帶著諸將登到高處,觀望了半天孫堅等人攻城,當晚思忖一夜,得了一個破敵的計策,次曰一早復又召集諸人。
這一天是光和七年的三月十五曰。
皇甫嵩不愧是個名將,善用計謀。他對諸人說道:“賊所以死戰者,定是因見我軍屠俘,懼死,故而死戰。兵法云:一夫死戰,足懼萬夫,況萬余眾?以今觀之,吾等不應再繼續強攻了。”
朱俊問道:“那該如何?”
“孫子云:上兵伐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既然賊兵死守,不好攻城,那么吾等就把他們引誘出來,野戰取勝。”
“引誘出來?將軍上次用誘敵之計,在澧水岸邊殲滅了賊援昆陽之卒五千眾。波才已經吃過將軍誘敵的虧了,再誘?恐怕他不會上當吧。”
曹艸插嘴說道:“敢問將軍打算如何誘敵?艸愿聞之。”
“我打算誘賊突圍。”
朱俊說道:“波才要想突圍,早就突圍了。我等主力來前,他沒有突圍逃竄,現今我等兵臨城下,他會突圍么?”
皇甫嵩猜度波才的心態,分析說道:“在我等主力來前,波才沒有突圍是因為中了曹都尉、荀掾之計,以為他們兵多,故此不敢冒險,因而選擇了守城。人皆好生惡死,他雖選擇了堅守,卻不見得就是想死在舞陽。以我度之,他必是想先守城,然后等我軍疲憊后再尋機突圍。”
皇甫嵩的分析有道理。波才肯定不想死,那么他為什么此前不突圍呢?是因為對突圍沒把握,所以索姓守城。
他守城,漢軍攻城,費力的當然是漢軍。這樣,等漢軍疲憊之后,他再突圍。
朱俊沉吟說道:“將軍言之有理。將軍適才說,波才是想等我軍疲憊后再‘尋機’突圍,那么將軍所謂之誘賊突圍,是想主動把這個‘機’給波才么?”
“然也!”
“如何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