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左、右皆出現了敵人,波才的人馬被圍在中間。
波才急怒攻心,只覺眼前發黑,險從馬上栽倒。親兵手忙腳亂地扶住他,叫道:“上師!上師!”
一個小帥氣急敗壞地跑過來,叫道:“上師,四面皆有漢賊,我等、我等、我等是中了賊計了!現下該怎么辦?是突出去?還是殺回城?”
回城是肯定不能了。四面的敵人中數后面這支斷他們退路的敵人最多,到了河邊的已有三四千人,而且還有更多的兵卒源源不斷地從城后趕過去。波才不知,這一支人馬正是皇甫嵩的本部,乃是由步兵營、射聲營的兩個校尉統帶的。此次圍殲波才,重中之重有兩個:一個是防止他突圍南逃,一個是防止他逃回城中,故此,四面包圍之中,前邊的朱俊、魏校尉部和后邊的這一路是實力最為雄厚的兩支。
波才按住馬鞍,倉皇地顧盼周圍,觀察敵情,做出了決定:“前、后圍我之漢賊兵多,左、右擊我之漢賊兵少,咱們向東/突圍!”
去往河邊的這支漢軍是從西城墻外來的,東城墻外除了最先殺出的那一支人馬外,并無其它部隊,最是薄弱,只要能將之擊潰,那么就有一線逃生的希望。那小帥接了命令,轉身奔回本部。親兵們紛紛騎馬散開,去給各部下達向東/突圍的軍令。
有了這么會兒的緩沖,波才勉強定下了心神,細望東邊。
東邊來的這支人馬此前埋伏在五里外,殺到波才陣前還需要一點時間。
波才舉目細看,瞧見這支人馬前邊打了一面旗幟,最初看不清,隨著越來越近,看清楚了,旗上寫了一個“荀”字。漢軍之中,姓荀的帶兵主將只有荀貞一個,而在這這面旗幟之下有一人披甲持矛,在數十騎士的護衛下正迎著夜風驅馬疾馳,觀此人年輕英武,可不正是荀貞?
波才登時就紅了眼。此前殺弟的舊恨,今夜中計的新仇,新仇舊恨加到一塊兒,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拔出佩劍,惡狠狠喝道:“殺過去!陣斬荀賊者,賞金百!”
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又正是冤家路窄。
……
荀貞這一路不止他的本部,還有曹艸部,共計五千人。
曹艸率部跟在他的后邊。
荀貞將本部兩千步騎分成了左、中、右三路,組成了一個三角狀的進攻陣型,左邊是江禽帶隊,右邊是劉鄧帶隊,中為許仲、陳褒、原盼等部,他本人則帶著辛璦、程偃等數十騎衛在最前沖鋒。
此時已近三更,正夜深深時。
朱俊營中升起的有火,列陣在河邊的漢軍也打得有火把。兩邊的火光映徹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