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艸退回案后,與荀貞一并觀看孫堅劍舞,喝彩鼓掌,拍手叫好。
曹艸多才多藝,不止雅擅詩文,而且少好音樂,通曉音律,見孫堅劍舞猛銳,想起了舞陽城南的那一戰,豪氣大發,令堂下女樂拿來樂器。女樂俯身屈膝,捧琴而上,曹艸搖手說道:“司馬劍舞慷慨,乃是豪杰,豈可以君子之琴伴之?拿胡笳來。”胡笳來自匈奴,原是在戰陣中的,其音深沉蒼涼,正合孫堅慷慨的劍舞。女樂奉上胡笳,曹艸放於嘴邊,仰首吹奏。
適才女樂琴瑟歌舞,雖非靡靡之音,亦有胭脂氣,此時孫堅矯捷劍舞,曹艸吹起胡笳,堂上劍光如雪,笳聲蒼涼,慷慨雄豪,一掃方才的胭脂溫婉,使荀貞如又置身沙場。這樣的笳聲劍舞遠比剛才的樂舞更適合堂上三人。孫堅睥睨舞劍,曹艸仰吹胡笳。
飲酒至今,荀貞已半醉,觀他倆一吹胡笳、一舞劍,燭影月光,劍聲笳音,不禁憶及前世所知之曹艸、孫堅的事跡,又想到幾年后就將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借助酒力,慷慨豪氣從他的胸中噴涌而出,受這兩個不拘禮的通脫之人的影響,不再端正地跪坐在榻上,倚案擊膝,隨著樂聲、劍舞,起歌曰:“壯士何慷慨,男兒重橫行。司馬舞劍兮都尉吹笳,聚於今宵兮歡樂極,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少壯幾何兮”
這首歌是早年他為北部督郵時,許仲、陳褒、程偃等人去他家飲酒,諸人在酒后所歌。荀貞改了幾個字,頗合今宵宴席。
歌聲中,荀貞想起了那一個夜晚,他親下廚炒菜,程偃、陳褒給他幫手,席上醉酣,文聘舞劍,諸人作歌。往事不可追,逝者已去,而英雄在將來。他放下對程偃的哀思,放聲而歌,相伴曹艸的笳聲,孫堅的劍舞。
今夜良宵,再聚不知何時了,今夜三人歡聚一堂,再過幾年后卻又不知三人會是怎樣的關系?
是夜盡歡而散。
曹艸帶著醉后的步履不穩,把荀貞和孫堅送出門外,提著荀貞送給他的居,又還給荀貞。這是禮節,只有臣見君主才不再還“摯”。曹艸握著他倆的人,一手握住荀貞,一手握住孫堅,對他兩人說道:“希望能在不久后能與司馬、貞之再相見於京師。”
孫堅出行好輕車簡從,他是一個人來的。荀貞帶著原中卿、左伯侯把他送回住處,扶醉歸舍。
1,曹艸。
史書中對曹艸在黃巾之亂的表現只有一句:“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接著就是“遷為濟南相”。據此推測,曹艸應只參與了平定潁川黃巾的戰事。
,,-..